吕乃基
东西方文化之恶的杂交
2016-5-8 10:08
阅读:3316
标签:杂交, 东西方文化, 超越, 张力, 和合

吕乃基

希腊罗马时期被称为古典时期。古典时期留给西方乃至人类的遗产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超越。

本质超越现象,认识超越实践,人类超越自然,个人超越集体,知识超越意见,理性超越经验,法律超越个人。古典时期确立两分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对超越本身的追求。可以说,始于希腊并在相当程度上延续至今的西方文明的根本特征就是超越。本体论意味着有一个超越的目标,认识论和方法论给出超越的途径,心智取向表明超越的源头是以自然界为主的外部世界,而知识至上的价值判断引导人们走上超越之路。最终,信仰超越一切。

超越的动力来自于“张力”:人与自然(主要是大海)的张力,渴望理解、把握和征服,发展了科学技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张力,培育了理性和罗马法,在人与自然和个人本位的基础上发展商品经济进而市场经济;由前二者导致的人与自身的张力。正是这三大张力,造就了一系列超越。张力需要得到来自宗教等方面的均衡,一旦走到极端可能造成生态恶化和自然界的报复,走向他人即地狱和丛林法则,以及眼下的国与国的争端,在个人是逃避自由和难以承受之轻。

 

相比较而言,中国在人与自然之间并无如此强烈的张力,天人合一,或者现象即本质,或者一步即上升到无法企及的高度,如“不可道”之“道”。在人际关系上,乡亲们之间的纷争,名分加上伦理道德即可解决,求大同存小异。情本位,合情合理,不要得理不让人。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为贵。人与所处的语境(自然、乡亲们)融为一体,这就是“入世”,无所谓彼岸;于是,信仰自然退避三舍。

缺乏张力的中国造就了诸多“合”或“和”,和合文化。在这一视角来看,与西方的超越相对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便是“和合”。和合,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和合,也让今日之中国容忍(包容)了千年积淀的糟粕,对他人容忍罪恶,自己则忍辱负重。

 

随着全球化的扩展与深入,必然发生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当代中国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西方文化的杂交,遗憾的是,是这两种文化中“恶”的基因的杂交。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杂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当代国人在此情此景下的主动选择……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乃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97576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