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博客大赛】调查问卷

已有 3120 次阅读 2008-11-6 00:16 |个人分类:博客大赛| 评论, 反面教材

看了王保忠博客上的最新博文:每位选手的博客都是科学网的一份调查问卷,我觉得他写得挺实在的,所以给他投了一票。

顺便在这里说说关于写东西的事,依旧以我自己为例(谁让咱是反面教材呢)。

我在大学四年级以前是不上BBS灌水,也不上杂七杂八论坛的,更不写博客。在大学时代我经历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唯独没有怎么动过笔杆子,所以在大四之前我一度觉得自己是不会写东西的,我周围的好朋友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然而,可是,but,出乎我自己意料的是,我正式在BBS上疯狂灌水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长篇连载。记得那是04年的5月,马上要毕业的我回忆起在中大4年经历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惆怅,肚子里突然有说不完的话,于是在逸仙时空上写了40篇的连载《我为什么没有好成绩》,我当时连着写了大半个月,每天早中晚写3篇,把我和我身边的很多人在大学时代经历的所有的事情都写了进去。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靠什么力量坚持写完它的,但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感觉就是“我有话要说”,“我一定要说”,而且“我一定要说完,说不完生活没法继续”。这就是我第一次在网络上写东西。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05年我考北大失败之后,又写了《毕业生的故事》,作为《我为什么没有好成绩》的后续。

06年我考来物理所,就写了《理论物理考研攻略》。

07年3月我在科苑星空的物理版做版主,又写了《我的前途》。

07年8月我开始在BBS上写《说说我的英语学习》系列。

07年11月我又花了3个星期写了8万字的连载《情伤》(不好意思这个是内部传阅的)

07年12月又写《反面教材26岁的自白》

每一次写这些东西的感觉都一样:肚子里有话一定要说!

这些东西都是发表在网上,发完之后都有小范围的影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就很高调的说自己算是一个网络写手的原因。

但是从文笔的角度讲,我的文字是很差劲的。我现在回头看自己以前几年写的东西,基本上巨烂无比,惨不忍睹。这不是我自己谦虚,我身边有我多年的反丝,从我第一部的连载一直跟到现在每天看我的博客,所有人的共识是neil的文笔实在不敢恭维。

但是有一点是我的东西能够始终吸引别人的,同时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那就是“想法”,我把我最最真实的想法写进我的东西里,尽管在文字表达上不怎么样,但它依旧有内容,依旧能引起别人的共鸣。我认为你写的东西只要引起了别人内心的共鸣,引发别人跟你一起思考,那么你写的东西就是成功的。

最近几天,我的博文好像上那个24小时排名比较多,可究其根本原因,并不是我的文字多么优美,而是我坚持说真话,写真实的想法,能让大伙跟我一起思考,仅此而已。

我觉得换作另外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坚持说真实的想法,能够完整的表达真实的自己,他的博客文章就一定会受欢迎。

这是最主要的东西。

剩下还有几条是次要的,比如文笔,我觉得写东西,你只要能做到清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足够了,不一定非要追求华丽,而且你只要经常写,时间长了功底自然就上去了,没必要刻意在乎这个。

再比如文风,你博客上的文字如果有了一定的风格,那么你就一定会有固定的读者,但是一个人的写作风格是长时间阅读,写东西,和别人交流养成的,在没有到那个程度之前,谁写东西都一样,有没有人看,不必太在意。

另外说说界面,其实博客的界面,越漂亮越好,因为人是视觉动物,在这方面跟找对象一个道理。还有要注意添加相册和背景音乐。有音乐和没音乐,氛围是不一样的。

最后再说一句实在话:一个博客的受欢迎程度与博主在这个博客上投入的精力成正比。在文章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如果你在打理博客方面投入的时间,动的脑子不如别人多,更新频率又不及别人,你博客的界面长得还不如人家的好看,那你的博客是不可能比他的火的。

总而言之,写东西不要太刻意,不要在乎所谓的“文笔”,坚持写自己的想法,只要你表达清楚了,完整了,你的东西就一定有人看。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折腾那些花哨的东西。

————————————————

注:我是不是又在文章里吹牛了?不好意思,不是故意的,如果有看不惯这点的直接过吧,因为这是我的老毛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47-204744.html

上一篇:[英语学习n月记]艳照门
下一篇:【博客大赛冠军预言帖】第一名非他莫属!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