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在李淼博文的刺激下也写起诗来----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

已有 2348 次阅读 2016-6-26 06:52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李淼博文的刺激下也写起诗来----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9)

武夷山

对刘俊明“物理人生(48)--落荒而逃”的评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主席回答了。正确的科研方向从哪里来?要靠科技界的毛泽东回答。有吗?好像没有。在20世纪,爱因斯坦及其伙伴们的方向基本上就代表着正确的物理学方向,目前,缺乏爱因斯坦量级的人物,江湖群雄战犹酣。强调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影响,政府能让你们科学家完全自己决定正确的科研方向吗?哼!

对“做家长也要有“一技之长””的评论:

   有的家长用单位的复印机帮老师复印资料,有的家长的单位可以派出车来拉学生去春游,诸如此类的“长处”还有不少。具备这些长处的家长的子女更容易受老师青睐。这是较可怕的事。

对刘俊明“物理人生(49)--快乐脉冲”的评论:

   拥有快乐脉冲已经是一种高峰体验了。还有很多人踏破铁鞋什么也找不到呢!多让脉冲冲几回,大概就接近醍醐灌顶的境界了,谁知道呢。

对李淼“诗-你身体里的人间很美”的评论:

清风、明月、朝日、晚霞
那是人代替大地做的诗
海啸、地震、洪水、沙尘
那是大地一声咳嗽咳出的抗议诗
人与大地的谈判
尚未开始

对杨玲“90%不开窍:每年杀掉两万人!”的评论:

   意识对人的作用是很微妙的。即使是开玩笑地算算卦,其结果也可能发生说不清道不白的影响。研究研究卦理很有意思,最好别为自己算。

对杨玲“仔细阅读是学者的基本美德”的评论:

   很多读者不一定把这个博客圈看作学术性的,不然他们去读期刊好了。他们读博客多少还是有一些消闲、休息的意图,因此,学术性强的文章受冷落也就不奇怪了,读起来累啊。另外,读者的专业面五花八门,一般他们只会对同专业的博主的学术文章感兴趣,但所有人都会对“广谱性”杂文感兴趣。因此,学术文章相对受冷落几乎是必然的。拿周可真老师的具体例子来说,哲学专业的读者可能愿意读他的学术文章,可是本网的读者中哲学专业的多乎哉?不多也。
   80年代初我父亲在《文汇报》发表一篇文章,悲叹纯文学杂志的征订量大大下降。我用笔名发表文章与他争鸣,题目是“不必多虑”。我说,现在选择多了,消闲方式多了,媒体形式多了,文学杂志读者下降不奇怪。《故事会》、《啄木鸟》等杂志征订量上升,并不是原来纯文学杂志的读者转移过去了,只说明有更多的人开始读东西--这总是好事。
   同理,在博客网上“粗读”的人很多,并不意味着细读的人数在下降。关燕清的诗作有多少人在细读品尝啊!
   当然,我坚决拥护仔细阅读。日本有营养学家提倡“五十口运动”--将食物咀嚼50下再咽下去,据说对健康大大的好。对于物质食粮都需要细嚼慢咽,何况精神食粮乎。
博主回复:武老师,完全同意你的分析。说一点不同意见:
   尽管期刊的学术性不用质疑,但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博客里的学术更加原汁原味,而期刊里的学术严谨,但有很多信息肯定是被过滤了的。
   我个人认为,二者是可以互补的,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从博客中吸取智慧并对他们的研究工作有帮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86854.html

上一篇:科研指标用途的分类
下一篇:又去国家图书馆
收藏 IP: 1.202.77.*| 热度|

8 钟炳 姬扬 刘全慧 史晓雷 杨正瓴 李颖业 李学宽 李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