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就国际科技合作谈了点看法 精选

已有 4592 次阅读 2016-1-26 14:48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博主: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就国际科技合作谈了点看法,见下文。)


科研合作国际化:中国不能甘当“配角”


 

■本报记者 李瑜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国际科学合作正在增多。

报告指出,从2000年至2013年,各国合作论文比例从13.2%上升至19.2%。2013年,英国超半数科学与工程学论文有1位国际合作者;美国相关比例约为1/3,中国为15%。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Dan Arvizu表示:“科学景观正变得越来越多极化。”

今天,对科研实力日渐强盛的中国而言,如何在未来国际化浪潮中掌控更多话语权,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合则立的时代

该报告在揭示整体趋势的同时,也关注了一些细微之处。如在学科方面,天文学出版物国际合作者比例最高,达52.7%。国际合作超过20%的学科还包括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和物理学。

“天文学有着较好的国际合作传统,容易形成合作基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同时,天文学研究特征也使国际合作成为必然。“比如研究人员想持续观测太空中的某个区域,就必须在不同地点进行,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国际合作。”

近年来,陈学雷的一个直观感受是,天文学领域国际合作越来越多。中国参加了一些国外大型天文项目,如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和30米望远镜(TMT)。而我国一些天文项目,如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也有国外研究者参与其中。由陈学雷主持的“天籁计划”也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

“国际合作对科学研究是好事,不仅能使设备性能更好地发挥,也能在合作中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交流。”陈学雷说。

然而略显遗憾的是,与国外相比,中国天文学领域国际合作比例仍然偏低。“这里面既有合作渠道的问题,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比如国际空间站项目就始终把中国排除在外。”陈学雷无奈地说。

“选择性”合作

此次报告还关注了国际科学合作中的一些“趣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合作爱好。如英、法和德之间有非常高的合作比例。美国作者更喜欢与中国作者合作。有趣的是,加拿大和中国学者合作的论文中,有很高比例同时与美国作者合作。

“一个重要因素是,目前中国论文数量在全世界占比很高,规模大了,合作必然增多。”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孙学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中美学者合作比例较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武夷山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美国是世界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中国紧随其后,二者之间交集变大也很正常。”

“中美科技合作‘伞式’总协定下面包含了很多具体领域的议定书,如两国在基础研究、地震研究、高能物理等方面都有合作议定书。”武夷山指出,“同、异、强、弱”4方面因素都是造成中美需要相互合作的原因。

欧盟国家合作比例高的原因在于一体化政策和地域接近性。“除了经济领域,欧盟在科研方面也存在一体化特征,很多研究项目是由整个欧盟资助的。”孙学军说。

然而令孙学军感到不解的是,中、日、韩的合作比例并不高。“这不是一个好信号,在合作理念上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反思。”

合作内涵待变

报告中,中国占全球科学和工程学出版物的份额正在迅速提升,引起关注。2003年到2013年间,美国出版物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2%,而中国出版物则每年增长18.9%。

“中国科技水平整体在不断进步,这毋庸置疑。”武夷山指出,中国的研发经费排名世界第二,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一。“国家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论文数量增长是必然的。”

然而,对此妄自尊大与妄自菲薄的两种极端态度却让武夷山感到不安:“这种情绪化的指责往往无视数据与事实,缺乏对中国科研现状的准确判断。”

 “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最大问题是:走出去了,却没有引进来。”孙学军指出,尽管中国国际科研合作不断增多,但中国学者大多非主导者。“如何才能引入国外人才为中国科研服务,利用别人的智力给我们作贡献,这将是中国科研实力强大的最好诠释。”

《中国科学报》 (2016-01-26 第1版 要闻)


博主:此报道的倒数第二段,原采访稿如下,目前的发表版本删掉了几句话,会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

  然而,对于中国论文数量的增多,妄自尊大与妄自菲薄的两种极端态度却让武夷山感到不安。“比如,对于有些妄自菲薄的人,中国的论文少了他们要骂一顿,说你花钱不出活,论文多了他们还是要骂,说尽是垃圾论文。这种情绪化的指责往往无视数据与事实,缺乏对中国科研现状的准确判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52602.html

上一篇:吴学谋谈人生三态(外二则)
下一篇:《中国怀疑论传统》摘抄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21 孙学军 徐令予 史晓雷 王毅翔 李竞 刘立 李伟钢 庄世宇 文克玲 赵凤光 陆绮 钟炳 姬扬 许培扬 李颖业 李健 章成志 水迎波 李泳 魏瑞斌 李本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