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美国的医学院为什么重视人文教育 精选
2019-3-15 07:24
阅读:6343

美国的医学院为什么重视人文教育

□ 武夷山

(发表于《科普时报》2019年3月15日)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舞蹈课

    科文交汇


    志在今后悬壶济世的医学生也许觉得,自己根本没空欣赏油画或演奏乐器,但是,哈佛医学院却在2015年秋季设立了艺术与人文计划,希望通过更多地开设戏剧、舞蹈、文学之类的课程,帮助学生成为更具同理心(empathy,指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别人之感受)、更具反思精神的医生。

    这样做的医学院并非只此一家。例如,耶鲁医学院要求学生在博物馆里仔细观赏审读油画,以加强其观察能力和同理心。布朗大学也有类似的教学计划。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有一门为时6周的“叙事医学”课程,让学生们接触虚构作品创作、讣告写作、视觉艺术等内容。波士顿大学的医学院和文学院则通力协作,给医学院的学生和医学院附属的波士顿医学中心的员工准备了300多项可用于“艺术干预”的作品。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是全美第一个设立人文系的医学院,人文类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其中有一门选修课是“漫画与医学”。美国医学院联合会的首席学术官John Prescott博士说,在全国层面上,对这类医学人文结合活动的支持在不断增强。

    当然,在美国医学院里,医学与文学艺术的联姻并非始自2015年。比如,哈佛医学院的学生早就热衷于参加流行管弦乐队的活动,他们还制作发行了文学杂志。不过,过去只有少数教授在医学院里自发地推广文学艺术课程,现在则是校方在大力推动。哈佛医学院的“艺术与人文计划”包括丰富多彩的内容:艺术主题的现场课,每年春季接纳驻场艺术家,每月一次的活动(如“打开麦克风之夜”),与哈佛大学American Repertory Theater(美国剧目轮换剧院)合作开展的活动,等等。该计划一方面对医学人文结合方面的已有活动进行协调,另一方面还试图扩大活动的内容和规模。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Kenneth Ludmerer教授说,这些努力的目的不是把医学生培养成艺术家。所有这些活动都只是手段,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及其境遇”,帮助医生超越“狭隘的生物学侧面”,看到疾病以外的不适状态,包括忧虑、恐惧以及人生病之后的整体感受。

    事实上,美国医学院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引入了伦理学和文学课程。进入21世纪之后,人文与医学结合的势头更猛,除了传统的伦理学和文学外,社会学、音乐、美术等课程也登上了医学院的讲堂。医学亟需人文的部分原因,是为了抵消两种趋势的影响,一是医学专业化日益加深,医学生会对本专业以外的东西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二是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使得一些医生只顾着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视野却越来越窄。

    有研究表明,医生拥有较强的同理心能够改善医疗效果,但是,随着医学生在医学院里一年一年地读下去,他们往往越来越麻木,同理心趋于下降。还有研究表明,通过在博物馆仔细观察审读艺术作品的训练,医学生的视觉诊断能力确有提高。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负责多样化和包容性事务的副院长Horace DeLisser博士指出,医学人文课程是否能改善学生的同理心,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支撑。他们医学院正在开展以博物馆为基地的一些培训计划,并对培训的效果开展科学评估。评估方式之一,是看看修习过有关课程的学生能否通过观察演员眼睛的照片,识别出演员的情绪状态。

    华裔儿科医生兼音乐家LisaWong博士正在通过相关计划,帮助哈佛医学院的学生应对处理人间悲剧。她说,医学生面对太多的生离死别,他们只好压抑自己的情感。他们越是能够通过艺术来表达情感,病人离世给他们留下的精神创伤就越弱。

    哈佛医学院搞过一场活动,是让医学生和哈佛戏剧专业的学生一道,分角色演读美国女剧作家MargaretEdson的剧本《Wit(智慧)》,该剧说的是一位英语教授在得了转移性卵巢癌之后经受化疗的感受。活动的组织者之所以选择这个剧本,是为了让学生反思和讨论,医院方的言词和态度何以也有治疗效果,或是恶化病情的效果。曾经参加过演读的一位女生说,这次演出在她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后来她去医院实习时就会想到这部戏。

    有一次,她站在病床旁,向查房的医护人员介绍一位病人的情况。从拍的片子看,病人很可能患有癌症,但她想,在最终的活检结果出来之前,不要轻易提“癌”这个字,因为《智慧》那部戏里说了,这个字有千钧重!没想到,在场的一位医生打断她的介绍,径直对病人说,“你得癌症了”。然后,这一群人就离开了,她也跟着他们去继续查房了。查房结束后,她回到那位病人身边,病人哭着问她,自己还能活多久?她将诊断结果细细解释了一遍,并对病人说,“我们会和你一道来应对抗争的”。她的体会是,由于通过戏剧了解了别人的体验,她就能够更深切地理解病人的感受。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6764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