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bjcj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gbjcjp

博文

遗体捐献与遗作面世的意志表达:刁培萼教授周年祭 精选

已有 6610 次阅读 2015-1-11 17:59 |个人分类:坚守信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遗体捐献与遗作面世的意志表达:刁培萼教授周年祭

陈敬朴


刁培萼,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生于192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8日因病去世,享年87岁。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与教育文化学。曾任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创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1987年)当时被指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主编过国内首部《教育文化学》(1992年)。我国第一部《农村教育学》(1989年)以及《农村少年儿童问题行为与对策》(1991年),《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1993年),《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程》(1998年)等著作。退休后,又组织了近十余所小学参加的实验团队,共同探索,积极推进了《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对新世纪挑战的应答》(2000年)的试验研究,并由此持续行动,先后主持完成了《智慧至老师素质探新》(2005年)与《重建课堂文化》(2009年)的编著。随后又对早期著作《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加以修订,改名为《追寻发展链:教育的辩证拷问》(2010年)。
遗作《教育文化学通论》2014年11月出版。



“遗体捐献”给人的心灵巨大冲击,多少话要向老师说……



2014年1月10上午,我从北京赶到南京刁老师家中。原老师卧室已设灵堂,刁老师遗像下花圈环绕。根据刁老师生前遗愿(早几年签了志愿书),其遗体捐献医疗事业;沒有遗体告别,没有追悼会,我心里好像空荡荡的。刁培萼教授遗体捐献使我有更多的话要对刁老师说。“刁老师,学生陈敬朴来了”,开口一句,我便泪流满面,双膝软了下去……


回到家中,即查找刁老师的照片、信件、文献几十份,写出一万多字的《怀念恩师刁培萼教授》(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7255-766389.html)[又见“刁培萼纪念馆”网:《培萼春风化雨,精神归去来兮,良知当有真言,留下一声叹息》http://article.netor.com/article/memtext_101424.html]

 

刁培萼教授遗体捐献留下了太多的心理空间,刁老师的音容笑貌总出现在我眼前。3个月后的清明节,我在异国他乡,写了《刁老师,学生陈敬朴怀念你!》(2014-4-6 6:35:14),传递给了刁培萼纪念馆网:


刁培萼老师是文革前参加工作的,即俗称“17年(1949-1966)”里工作在各条战线的新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出生、甚至读书在解放前,解放后参加工作,经历了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支持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大办钢铁、大办农业,以及伴随以上各次政治与经济运动的“知识分子改造”的磨砺。然后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好不容易迎来改革开放,又碰上“向钱看”、道德滑坡、学术受辱的冲击。其间,能六十余年坚守,如吴也显老师所说的“终身学人 、布衣人生”者,终属不易。而刁培萼老师正是此类新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好典型。


刁老师有信仰,有追求,这使他成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学、教育学……有相当造诣,理论上有相当贡献,政治上成熟坚定,人格上广受尊重的“终身学人”。“终身学人”而又“布衣人生”者,学朮界之铮铮铁骨也!


刁老师讲伦理,讲道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他又特别具有创造力、开拓精神。直至退休之后,乃耕耘勤奋,硕果累累,可观、可贵、可敬。
所以,他的突然去世,令我格外难过。
清明祭奠,怀念刁老师!
学生陈敬朴,华盛顿时间2014/4/5(清明节)拜于美国



“遗作面世”为老师一生画上完美的句号


回国的第二个月,收到了吴也显教授寄来的刁培萼教授遗作:刚刚出版的《教育文化学通论》。


刁老师在介绍此书时写道:


教育文化学是以文哺人、直抵人的心灵、激荡人类智慧的美丽学问,与人学、美学相伴而生。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科,教育文化学理应有它相对稳定的学术基因与多元化的教育文化探索模式。在大科学时代,不是单一学科内容的一般更新,而是多学科交叉的创新与再生。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学术生命的活力。


“教育文化”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主体文化”,是人本至上、至尊的高端文化,是教育文化学的核心范畴。所谓的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区域文化、国家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都是以人作为主体参与的,由此衍生出人的多重身份与角色。它主要是以塑造公民素质、国民素质为目标的,通过科学、艺术与教育以臻人格的至善与完美。进而开创以家庭作为伦理秩序与道德文化重建的中心,从而促成“家、国、天下”一体。由此来承载着推进人类文明的使命,并积淀为人的自由和真善美的终极价值与终极关怀,促成其回归生活,转化为现实关怀。


从当今的现实来看,由资本商品市场经济浪潮而产生的拜金主义,以及随之而来的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泛滥。万事通向“钱途”,“人为物役”已成为时代性的病症。中国需要一场社会的进步运动,这有赖于人类智慧学的学习与实践,以打造一个健康的、具有强势力量的人的精神王国。消解由资本市场、商品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果敢地切断人格资本化、良心商品化的劣迹,拒斥钱权交易、以权谋私,铲除滋生权贵资本的土壤,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由于浸透了功利主义,教育已丧失了人道主义精神,致使儿童人格发展产生扭曲与变态。在这里,人的精神发展链断裂了,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儿童犯罪低龄化,以及心理危机低龄化,并出现了自杀低龄化的惊人事实。孩子们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产生了迷惘,对人的价值提出了疑问以致走向了人生的绝路。而我们的教育又没有给他们回答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我们坚信,教育文化学定能迎接时代性病症的挑战。因为它有文化哲学成为它的理论基础,又占据着整体科学中人学与美学的优势地位,并与哲学思维有关。而科学美学的魅力所折射出的人性之美,定将有力地消解现代科学这一双刃剑带来的恶果。教育文化学将同教育人学一起,在自然、社会、思维与人的互动诸场域的视野中,广泛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文化成果。从这里仿佛看到了“人与文化”互动的微妙关系,而这种关系广泛地涉及了心理的、历史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生态学的、生物学的文化概念,从而使教育文化成了多学科交叉、多元性的主体文化。只有这样,真正的人的主体性才能生成。人与文化是统一的、互参的,在其中,“人是目的”。人要成为有文化的文明人,就得经历不同时代文明的熏陶与洗礼。


千言万语归大海,触及人类心灵的、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人类精神生活;在21世纪中,随着教育文化一一主体文化的不断丰富与深厚积淀,必有后来者的奉献,以建立起“大教育文化概念”体系;到那时《大教育文化学》必将进一步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并以此享用于世人。(2013年9月7日)


刁老师情系少年儿童及其基础教育: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刁老师及其老伴吴老师先后退出职场,但他们并未停止研究。通过九五课题的实施,充分证明转向校外建立基础教育试验基地,是可取的。通过跨世纪15个年头的求索之路、历经了三轮试验研究,在试验中解读智慧。参与这项研究的有分布在我省大江南北的八所小学与一所幼儿园,组成了试验研究团队。以冯契哲学大师(1915-1995)的《智慧说三篇》为理论基础,他们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与《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参与者本着学理论、用理论并创新理论的精神,观照已有的和生成中的经验,逐步向理论提升。这些试验的成果已集中反映在三本编著中,它们是:《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2000年第一版)、《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2005年第一版)、《重建课堂文化》(2009年第一版)。


在《教育文化学通论》中,刁老师发出呼吁:“最大的危机莫过于孩子的心态危机”!


在当代社会各种危机中,最大的危机莫过于孩子的心态危机,为此我们的社会,尤其是我们的教育更需要给予他们以精神关怀。我们相信随着教育的发展与革新,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型教师以他们的创新智慧,为孩子们缔造真正的教育生活。(p282)


作为老资格的大学教授,刁老师寄希望于高等教育:


就广泛性或广延性而言,基础教育的智慧研究只涉及教育大厦的基础层。向上延伸,教育金字塔的顶端是高等教育,即大学教育文化。它是高端的精英文化,曾被人们叩问“大学何以不朽”。不朽在于大学应有三种教育文化精神。它们是:自由、通识与德性。这三种精神的交织折射出文化哲学的光辉。它通向人的自由与真善美的终极关怀。在追寻大教育文化之路时,理应把目光投向大学教育文化的生成性探索。广而言之要在“大”字上做文章。


上述这些文字,写于2013年9月7,即去世前4个月。观点的锐利、内容的丰富,高瞻远瞩、气势磅礴,无不令人钦佩!



刁老师人生最后20年,怎么度过的?


退休后,又组织了近十余所小学参加的实验团队,共同探索,积极推进了《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对新世纪挑战的应答》(2000年)的试验研究,并由此持续行动,先后主持完成了《智慧至老师素质探新》(2005年)与《重建课堂文化》(2009年)的编著。随后又对早期著作《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加以修订,改名为《追寻发展链:教育的辩证拷问》(2010年)。

遗作《教育文化学通论》2014年11月出版。


晚年的刁老师,患慢性疾病,定期去医院治疗。


但进取的学术探索与专业研究的担当,从未停止;
意志坚定的使命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显示了哲学家的思辨与智慧;
与中小学、高校师生的交流,表现出教育家的善良与宽容。
无论是遗体捐献,还是遗作面世,都是刁老师高尚人格精神的意志表达。

可爱、可亲、可敬的刁培萼教授,怀念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7255-858494.html

上一篇:内心里说的是:拉兄弟们一把……​
下一篇:科学网,你好!重病住院数​月,终于回来了!
收藏 IP: 114.248.166.*| 热度|

11 姬扬 蔣勁松 韦四江 李天成 王锟 丁邦平 魏剑宏 杨正瓴 biofans monkey1963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