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伟大的江苏,渺小的某省 ——在语文味工作室的谈话

已有 1730 次阅读 2018-1-21 09:38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少堂志林(962):伟大的江苏,渺小的某省

——在语文味工作室的谈话


2017年12月11日,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里某省成员X老师在工作室QQ群里留言,告知在小学语文界很有影响的于永正老师去世。

于永正老师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生前任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于永正老师于2017年12月8日上午6时02分逝世,享年77岁。

 X老师在工作室发布这个消息之前,我就从网上得知于永正老师去世的消息了。以下是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围绕于永正老师逝世这个主题的交流实录:


【吐槽】X(杭州):

于永正老师于2017年12月8日上午6时02分逝世,享年77岁——这个是真的吗?

【群主】Don :

于老师年龄不小了,且老在外面奔波讲课,累的。

【群主】Don:

当代语文教育家、中语界很有思想的著名老前辈、上海市特级教师陈钟粱老师,七八年前去世,享年74岁,其情况类似,在外面讲学太多,累的。

【群主】Don:

 于永正老师77岁。一般过了70,就要少外出讲学了。

【群主】Don:

 能活到他们这样的年纪,还算是满意的。

【吐槽】W(苏州):

 @ X(杭州):是真的。

【吐槽】X(杭州):

 现在七十几岁还算年轻了。

【吐槽】W(苏州):

 讣告都出来了。

【群主】Don:

江苏省教育厅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1960年代推出斯霞,1980年代推出李吉林,1990年代推出于永正。

这一点,江苏最好,最有胸怀。某省这方面比江苏差得远。

【群主】Don:

就整个人文环境而言,当代中国语文界数江苏最好。

某省语文界心态很不好——那里上上下下有一批语文人,嫉妒心很强,对远的近的都嫉妒恨。

【吐槽】X(杭州):

江苏远比某省好。

【群主】Don:

比如对语文味,江苏语文界也有不少人羡慕语文味的影响,但很少有人在文章中直接诋毁攻击语文味,指我名道我姓骂我的语文味理论的,更罕见(也许有,我没见到)。

但某省有三两个不上档次的语文教师常干这种事,有时他整篇文章从标题到主题骂的本来是别人,文章最后却要顺带骂几句程少堂,或者正文犹豫之间回避点我的名,却通过注释说明矛头所向。

【群主】Don:

我一般都懒得正眼看这些人,不跟他们一般见识。我忙着呢,没工夫陪这些人玩儿。偶尔出手收拾几句。比如某省有个原是中学特级教师,后到师范大学教语文教学法的人说什么,语文味只是一个人的教学经验,不能上升为教学法。我就此先后回击写过几篇随笔(如《 少堂志林(200):语文界要爱护那些用“怪叫”引人注意者》《 少堂志林(395):“个人的教学经验不能提升为教学法”吗》)挂在语文味网。这两篇随笔都不长,前一篇主要是讽刺性的,后一篇的核心观点是——一个人的教学经验中没有共性?孔子的教学法不是一个人的教学经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不是一个人的经验?一个人的教学经验能不能上升为教学法,要看什么人。我这短短的两篇随笔出来,此人难受了。

【群主】Don:

这种对从未惹你攻击你的人的学术影响不仅羡慕嫉妒恨,且喜欢挑衅攻击别人的不健康心态,很不好,很可怜。

【群主】Don:

按说江南含蓄。但某省语文界嫉妒之心路人皆知,一点都不含蓄。

【群主】Don:

要用学术贡献说话。

在中国封建社会,某省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许多年份在全国各省排名第一,那是靠羡慕嫉妒恨得到的吗?

是靠实力。

【群主】Don:

这一点江苏做得最好。

【群主】Don:

某省有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曾带头罢工),前几年在《语文学习》发表一篇正面研究语文味的文章,但学风恶劣——他怎么写呢?他文章开头第一段用讽刺的口吻,先全盘否定我的语文味理论,目的很明了:他比语文味理论创立者程少堂高明。

【群主】Don:

哪里能用这样心态做学问。

【吐槽】W(苏州):

正确的态度是兼收并蓄,方能发展自己。

【群主】Don:

 他这是消费语文味,傍语文味的深广影响,好发文章。

 可怜见。

【群主】Don:

 除了《圣经》,任何理论都可以批评。因此毫无疑问可以批评我的语文味理论。实际上,我内心特别期望有更多的对语文味的学术批评,因为这种批评越多,越说明语文味的价值大,影响深广(我多次撰文披露这种内心),也越有利于语文味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但我研究语文味多少年?你研究几天语文味?你看过我的一篇还是两篇语文味论文,就敢于全盘否定我的语文味理论?你算老几?

对这些东西,我看看就过去了,让它飘,随风而逝。

可怜见。

【群主】Don:

语文味谁都可以研究,而且我特别欢迎别人研究,不管观点和我是否一致。但有的人一点学术心态也没有,他认为全盘否定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他就比程少堂高明了。

其实哪里哪啊。

【群主】Don:

某省语文界这方面心态很不健康。

【群主】Don:

 这方面,连某省某师范大学的著名W老教授也没有做得很好。

 不过W老教授,没有直接发表对语文味的诋毁攻击性言论,只是有时欲言又止。

 这样我就不便于和他“对话”了。

【群主】Don:

 其实,语文研究要百花齐放才好玩儿。

【群主】Don:

看见别人的花儿开得艳,自己不使劲开花儿,只是在那里嫉妒恨,只能说这样的人——没有用!

【群主】Don:

某省某语文教学法教师说语文味只是一个人的教学经验不能提升为教学法。说这话很可笑——你说不行就不行吗?

就算不行,你搞一个或基于一百万人、或基于十万人的教学经验的教学法出来给大家看看比一比?

【群主】Don:

这种人多了,某省语文界学术贡献能多吗?

某省语文界是一个精神糖尿病患者,吸收多,有贡献的输出少。

【群主】Don:

做学问,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看法,甚至也可以嫉妒别人。

嫉妒只要不过分,就可以谅解。

但行诸文字,把这种心理赤裸裸暴露无疑,就很可怜。

【群主】Don:

江苏这方面就有贵族气质。

【群主】Don:

从文化积淀说,某省和江苏是同档次的。

但就语文人的学术心态说,某省差好几档。

【群主】Don:

本来学术研究各搞各的,各美其美,可某省语文界总有人不。

【群主】Don:

这样心态,也难怪斯霞、李吉林、于永正只能出在江苏,而不是出在某省。

【吐槽】X(杭州):

是的。

【群主】Don:

好多年前,《语文学习》发表我的论文《代表课初论》,编辑部应该是不同意我的观点,于是组织了几篇文章,分几期集中批判我的《代表课初论》一文。作为学者,对这种批判我实际上内心是很高兴的。有意思的是,几篇文章的作者都出自某省,几篇文章都像文革时期的大批判文章,其水平,呵呵。

【群主】Don:

我这么急躁的人,做学问一点不急,从容过了四年,才让语文味工作室一位老师,按我的意思起草撰文回应这些围攻

【群主】Don:

某省有的语文特级教师,你看他文章中的文字,整个飘荡着的是一股狭隘的气息,而且喜欢挑衅、攻击和他毫无瓜葛的人。

【群主】Don:

只有一两个人,不能说某省语文界生态不好。

但这样的人多了,学术生态就会恶化。

【吐槽】W(苏州):

是的。

【群主】Don:

钱钟书那样大的学问贡献,那样极端自信,那样“狂”,他也只是在私下包括私人书信中批评别人的学术,从不在文章中明说。这就是学术教养。

【群主】Don:

我一般只从文章标题直接骂我的文章中挑选个别我认为值得回应的回应。

某省的个别人,他们对我还有点怯,我就不把这样的菜往篮子里捡了。

【群主】Don:

胡适曾教育他的学生说,对别人的学术批评,要公允,不要说过头话。说了过头话,有损的是自己,而且你到时就要准备别人回击的时候说你的过头话。

胡适这段话,我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首期说过多次,今天再说一遍。

【群主】Don:

从十万乃至一百万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个教学法(其实不可能),那叫傻事。

从一个人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一个教学法,那才叫本事。

【群主】Don:

幽默是反逻辑的。

我的《代表课初论》一文发表后,该杂志组织多篇文章围攻、批判我这篇文章的观点。但四年时间里,却不发表全国各地老师支持我的观点的来稿——我怎么知道全国各地老师有支持我的观点的稿子寄给该刊呢?因为有的老师把文章发给该杂志时,也发给我了。我给杂志主编去邮件询问原因,主编说,如果程老师有回应,他们提供平台。

主编这个回复,很奇怪。

真要开展学术讨论,为何一定要提出引发讨论之观点的作者出面再写文章掺合呢?全国各地读者撰文参与讨论不是更好么?只发一边倒的文章叫什么学术讨论?

过了四年,我做了回应。随后我在《少堂志林》中写了一篇调侃性随笔 少堂志林(15):学海深仇 不得不报,哈! 》。这个标题,本来是一句有幽默感的开心话,某省一个特级,竟在文章中对我这句话愤愤然(我的这些随笔没有在杂志发表,只挂语文味网,说明他很关注我的随笔)。这种人一点语文味也没有,你把他怎么办。

上个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一流学者陆侃如(冯友兰的妹妹冯沅君之夫)在法国作博士论文答辩,论文涉及《孔雀东南飞》。一法国教授问“孔雀何以东南飞”,陆侃如平静而巧妙地以另一句古诗作答:“因为‘西北有高楼'”。

这个故事很著名。

法国教授的提问可能没有深意,只是随口而问,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答“不知道”,也是可以的,但太老实,不幽默。

陆侃如答的“因为西北有高楼”,这个回答毫无根据,毫无逻辑可言。但就是因为不讲逻辑,才能显出机智与幽默。

【群主】Don:

某省语文界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心态比较浮躁。

当然长期心态浮躁也是水平问题。

其显著表现是自己不能潜下心来苦练真功立一家之言,面对别人的成功羡慕嫉妒恨的心态过重。

也是某省人的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其小说中有一句名言,话糙理不糙,这句话蕴含的精神某省语文界比较缺乏——

欲练真功,必先自宫。

哪天我有闲情逸致了,我就用这句话做标题写篇文章《欲练真功  必先自宫——致某省语文界》。

【群主】Don:

说语文味是个人的教学经验不能提升为教学法的人,实际上就是出自一种很丢人的心态。

你有本事你也搞一个教学法嘛。

或者你认为语文味教学法不科学,你写文章批评它的不科学。

自己搞不出东西来,还这样。

只能说,你这班人没有用!

【群主】Don:

相邻的江苏,语文界人才辈出。

江苏语文界,也不一定是水平很高因此而人才辈出,而是心态健康起了很大作用。

【群主】Don:

江苏小学数学界还有一位贡献很大的老师,就是提出“尝试教学法”的邱学华。

要在某省,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可能也会被指责为“一个人的教学经验”。

, 难道江苏斯霞的“母爱”教育、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等,不都是基于一个人的教学经验吗?

 互联网上,以语文味为主题的文章有数十万之海量,这又是多少人的教学经验?

【群主】Don:

有人说,之所以这么多人嫉妒语文味,是因为别人怎么研究也跳不出语文味的框框。

【群主】Don:

 可是这种局面的形成,并非我当初研究语文味的主观追求,而是在通过漫长的近20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艰辛探索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客观的影响或效应。

 此种影响、此种效应、此种局面的形成,能怪我吗?

 再说,此种影响、此种效应、此种局面的形成,这难道不是我的本事、我的贡献吗?

 要不你也提一个学术概念或教学法试试?

【群主】Don:

由于杭州 X 昨天语文味工作室发布于永正老师去世的消息,我在语文味工作室群里就开了一天对某省语文界的批斗会。

散会!哈哈!

【吐槽】X(杭州):

是该批评的。

2018/12/11—2018/12/1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5975-1095986.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961):“举一反九”(小幽默)
下一篇:为了向巴黎大学致敬(我让一位巴黎大学硕士面试通过的故事)
收藏 IP: 113.104.1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