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有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从本科博士再工作都在同一个单位 精选

已有 10386 次阅读 2012-10-10 07: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center

有没有看见过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从本科博士再工作都在同一个单位

喻海良,2012-10-10

         前两天,网友ecology123希望我写一些关于个人跳槽的经历。可能他没有看过我以前的博客,里面还真有好几篇:《教授跳槽有风险,真跳要小心》《砍断青年学者脚上的枷锁》……

        总体而言,我个人支持有想法的人跳槽。我自己已经在好几所大学工作过了,感觉,不同的大学培育我不同的学术思维。我想,或许有一天,也能成为一个融贯中西的“学者”。

        前几天有朋友戏称,中国高校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为失败的一项之一。对于这样的评价,不能完全同意。不过,就中国高校的人事政策与发展,我认为失败是无疑的。当然,我曾经也是这个“失败”政策的受益者。

        现在在学术圈已经流行了一句话:现在的高校根本不缺人。是真的不缺人吗?我觉得这只是一句“屁话”,应该修改为:现在的高校根本不缺人数。对于“人才”而言,缺口大的很,特别是二流985高校,如我的母校东北大学一个档次的学校,近亲繁殖严重。为什么这样说?

         以东北大学拥有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进行说明。在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上显示的所有中青年教师中,有学历介绍的人全部为东北大学博士毕业。在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上,同样可以看到一摸一样的一幕。当然,里面有一部分留校教师本科在其他二本或者211大学学习的经历。本人也是本科到博士都在东北大学学习,然后曾留在东北大学任教。对于这样发展的后果,也就是现在东北大学在国家的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世界在飞速发展,各国高校文化和知识均在不断革新,而一所学校里面的教师依然是代代相传,自练内功。然而人家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学习机枪大炮,可是肉体之躯能档?

         对于高校,采用代代相传的方式是必定要走下坡路的。对于个人,我觉得90%以上的人注定要被时间这流水冲走,而那可能成功的十分之一,必定不是天天呆在学校里面研究,而是常穿梭于各种国际交流场所,或者,在其它地方有他的至亲好友,能及时地更新他的思维。我在轧钢实验室里面学习工作了6年。对于该实验室的硬件,只能用国际一流来形容。然而,对于他们的产出,就不好说了。今年实验室的老师来卧龙岗交流,我就明确地表达了我的想法。为什么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受限,成立17年来,至今未能有一名教师评上一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未能有一名教师评上教育部长江学者。即使是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依然认为是“人”不行。实验室里面教职工,90%以上为实验室的几位老领导的学生,包括我自己。而外人如果希望进入这个团队,难。我知道东北大学有好几个杰青曾想加入实验室工作,最后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退却了。而现有的这些老师,手里拿着全中国最好的设备,但只能发挥十分之一的性能。

         当然,我跳槽之前也没有想到这么多的问题。然而,我庆幸我跳槽了。虽然,不知道前面的发展会是怎样,但,我走出了我希望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就我现在所认识、了解的所有知名教授而言,没有一个是完全的本科到博士,然后工作还在同一个大学里面的。也因此,如果看我这篇博客的人发现自己本科到工作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是时候考虑,要不要跳槽了。

         下面是2012年已知的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简历。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士毕业后,没有一个依然在原单位工作者。

John B. Gurdon1933年出生于英国的Dippenhall1960年他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他于1972年加入剑桥大学,成为细胞生物学教授。目前他供职于剑桥Gurdon研究所。

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87年他从神户大学获得MD。在转向基础研究之前,他曾受训为整形外科医生。1993年他从大阪市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曾供职于美国旧金山Gladstone研究所和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目前他于日本京都大学担任教授。

塞尔日阿罗什,1944911日出生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996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同事合作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了量子相干性,获得1992洪堡奖。2001年以来担任法兰西公学院教授,量子物理学会主席。

大卫维因兰德,1944224日出生,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教授。196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197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华盛顿大学读完博士后后,1975年进入美国国家标准局,现在在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任教



2012年诺贝尔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889-620944.html

上一篇:你会让自己现在得意的博士生出国攻读博士吗?
下一篇:为什么北大没有聘请莫言为教授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46 崔庆彬 罗德海 魏武 王涛 褚昭明 陆俊茜 武夷山 张伟 朱晓刚 邢富强 张雪峰 王枫 霍开拓 黎夏 刘淼 曹凯 鲍海飞 刘亮明 赵凤光 肖振亚 张士宏 屈林 柳东阳 庄世宇 陈儒军 余世锋 戴德昌 刘全慧 刘瑞亭 曹裕波 戴小华 江涛 韦玉程 林清峰 房治 赵飞虎 王汀 陆泽橼 fansg zhouguanghui biaomiankeyan qiaoaiguo7801 crossludo uneyecat zhongmiaozhimen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