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要给“中间层”自主权
2023-05-08 16:36

  “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起来的,主要形式是项目竞争。这种管理体制相当于中央部委直接管理课题组,完全忽略或跳过了关键的中间层——科研单位。”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说。

  他表示,当前,我国科研项目一般由科学家或项目组直接向相关部委申请;各部委的司局或处、中心等组织临时性的专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科学家或项目组所在单位有保障义务和财务管理责任,但因为项目不是自己选的,单位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权力对项目任务进行调整,同时也不对项目的缺失或对错负责。

  “单位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路线选择既无决定权,也无明确责任。”王贻芳认为,这样的管理体制没有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管理资源。

  他建议,授权部分科研机构开展科研管理改革试点,充分发挥科学家和科研单位在选题、立项、布置和分配任务方面的作用,赋予自主权。

  在具体操作办法上,王贻芳建议,政府管理部门把部分选题和立项决定权交给科学家、科研单位或领域内的科学家共同体(小同行)。选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央直属科研单位,依照过去获得的竞争经费,按比例(如10%)给予其稳定支持经费。

  对于试点单位,王贻芳建议,应制定稳定的经费管理制度,并与中央部委签订任务书,就经费的使用范围、管理方式等作出约束和承诺。试点单位还应利用这笔稳定支持经费开展核心能力建设,确保不发生“卡脖子”问题;自主部署研究项目,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获得重大成果;确保完成国家赋予的长期和重大任务,提升我国/单位在本领域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对于项目遴选和评估,王贻芳建议,项目的选取应当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由试点单位的学术委员会和外部的专家顾问委员会给出评估意见,最后由单位领导决策。外部的专家顾问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小同行)10~20人组成,其中一半以上应该是国外专家(不涉密的前提下)。上述稳定支持经费的预算、执行与成效应该经过该委员会的年度评估与审查。■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3-03-10 第1版 要闻)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3年4月刊 封面)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