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悦

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空气传播
2024-04-29 15:21
来源:中国科学报

 

据《自然》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改变了对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的分类方式,重新定义了病毒等病原体如何通过空气传播。

这次重新定义酝酿了两年,旨在为未来的流行病提供明确信息。但一些研究人员对新定义并不信服,仍存争议。

现在,病毒学家承认,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可以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的小颗粒物即气溶胶传播,此外还能通过手等表面含有病毒颗粒的较大液滴传播,或通过短距离喷出的飞沫传播。

然而,新冠疫情期间,WHO没能及时明确新冠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直到2020年10月才公开空气传播的重要性。时任WHO首席科学家Soumya Swaminathan在2022年11月表示,根据当时的现有证据,应更早宣布。但他们直到2021年12月,才修改关于新冠肺炎传播的官方文件,承认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致病”,甚至是主要途径。因此,早期的新冠防控建议主要集中在表面清洁、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上,而不是戴口罩和改善通风。

一些研究人员表示,若WHO早些承认新冠病毒的空气传播,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为了阐明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之间的区别,更好的应对未来的疫情,WHO与来自不同科学学科的100多名专家进行了两年多的磋商,并于4月18日发布了一份技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通常认为,直径在5微米以上的颗粒为飞沫,5微米以下的颗粒为气溶胶。但报告不再区分“飞沫”和“气溶胶”,而是提出了“呼吸道传染性颗粒物”这一概念来描述这些颗粒物,不论大小。

但是,报告仍然回避了将所有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称为空气传播,而是用概括性术语——“通过空气”来描述任何“穿梭于空气或悬浮于空气中的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同时,报告进一步将其细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空气传播/吸入”,即呼吸道传染性颗粒物被从空气中吸入呼吸道;另一类是“直接沉积”,即颗粒物在短距离内降落在人的口、鼻或眼。

按照上述分类,新冠病毒为通过空气传播/吸入的病原体,直接沉积传播的风险小得多。

对许多科学家来说,这种分类结果好坏参半。

“我从这份报告中看到的积极一面是,它消除了气溶胶和飞沫之间5微米的划分。”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气溶胶科学家Lidia Morawska说,但他认为报告对空气传播和直接沉积之间的区分是不合理的,混淆了问题。

而在参与了报告编制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师Linsey Marr看来,空气传播比报告中的“通过空气”这一描述更简洁、更符合逻辑。

参与报告编制的英国莱斯特大学临床病毒学家Julian Tang表示,科学家们对“空气传播”一词及其含义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些科学家认为,对所有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使用“空气传播”是有问题的。“他们认为这太可怕,内涵太多,可能会引起恐慌,所以选择了‘通过空气’这一描述。”Tang说。

不过Tang表示,无论如何,报告还是为世界应对未来流行病树立了一个重要的基准。

“下一次疫情很可能依然是由呼吸道病毒引发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它们是变异最快的病原体。”Tang说,该报告对传播方式的明确将有助于各国公共卫生部门做出适当的反应。它们会考虑让公众尽早戴口罩、通风,以及其他预防措施,因为已经有了先例。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