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乐

“科学的春天”的开端
2021-08-05 10:05
来源: 中国科学报

1977年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简报。

 

于乐乐

提起“科学的春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1977年8月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以及1978年3月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其实,在这两个重要的会议之前,1977年6、7月间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多项推进科技领域恢复正常秩序和拨乱反正的重要政策和措施,为后续一系列有关会议的成功举办奠定了政治和群众基础,因此可称之为“科学的春天”的开端。

十年动乱期间,科技事业遭到不小的破坏。1970年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并入中国科学院。党中央、国务院于1972年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1975年“整顿中国科学院”,试图促进科技界尽早恢复科研工作秩序,但未能实现。1977年1月,中共中央任命方毅同志担任中科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和副院长,主持中科院全面工作。李昌同志是1975年与胡耀邦同志一道受命整顿中科院的主要领导之一,1977年3月中央批准他恢复原职。以方毅、李昌等为主的中科院领导班子认为科技战线应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进行相应整顿、要把科研工作搞上去,他们于1977年4月向党中央提出《关于召开我院工作会议的请示》,计划5月底或6月初召开一次中科院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揭批“四人帮”破坏科技战线的反革命罪行、分清路线是非、讨论修订科技发展远景规划草案的中科院部分等。

5月中下旬,即将复出的邓小平召见方毅、李昌等同志,强调科学技术现代化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性。5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华国锋在听取方毅等同志关于中科院工作的汇报后,宣布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决定,提出要把科学技术在23年内努力搞上去,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开个预备会。于是,中科院工作会议增加了迎接全国科学大会这项重要内容,顺理成章成为全国科学大会的一次预备会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重要指示成为会议指导思想。

这次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从6月20日开始,至7月7日结束。参会人员包括全国各省区市科技局(委、组、办)、中科院多个京内外双重领导单位和京区直属单位、国家地震局、国家标准计量局及其所属单位、中科院机关各局和业务部门负责人250多人,科学家50多人等,共计350余人。通过全体大会、分组讨论和主题座谈多种形式,与会者学习华国锋同志的讲话指示和方毅同志的开幕式报告,批判“四人帮”对科技工作的破坏,讨论《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纲要(草案)》。7月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接见了全体与会人员,极大地鼓舞了与会人员的信心和干劲。

李昌认为,方毅的报告是“一个有战斗性的好文件”。报告基本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后17年科技路线的正确性,认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澄清了多年以来科技战线上的大是大非问题,解放了大家的思想;报告认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偏废,要“认真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总结了过去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教训;报告指出科研机构的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有条件的单位要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等,部分恢复了《科研十四条》的政策精神;报告还给出了整顿中科院的具体措施,包括率先在国内提出不再设立革委会、试点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创造性地设立专管后勤的副所长职务,逐步恢复中国科协和各专门学会,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重建学术委员会,保证科技人员每周5/6的业务工作时间,对学非所用、安排不当的科技人员,要逐步予以调整,对受审查未作出结论的人员尽快作出结论,结论不当的予以复查改正等。

会议讨论并修订了《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该草案不仅为年底的全国长远规划会议做了准备,还明确中科院的性质是“全国自然科学研究的综合中心”,科研方向“要侧重基础、侧重提高”,初步提出了中科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

鉴于当时中科院兼容着国家科委的职能,这次会议实际上也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召开的一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纸进行了报道。会议的一系列重要决定,随后都被一一落实和推进深化,从而迅速推动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

 

《中国科学报》 (2021-08-05 第5版 文化)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