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20年度指南申报项目首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21世纪中心于2020年6月18日至24日组织开展了“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首轮评审。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45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首轮评审专家名单
组1-土壤修复机理组:
指南方向:1.5 场地土壤—水污染多介质协同修复机理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罗胜联 |
南昌航空大学 |
2 |
罗春玲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3 |
王艳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 |
李忠武 |
湖南大学 |
5 |
赵方杰 |
南京农业大学 |
6 |
王仕琴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
7 |
潘响亮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组2-地下水检测设备组:
指南方向:2.2 场地地下水典型重金属原位一体化检测装备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李永涛 |
华南农业大学 |
2 |
李宇 |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3 |
王富华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 |
4 |
冯亮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5 |
胡冠九 |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
6 |
黄业茹 |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
7 |
白金峰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组3-矿区污染场地组:
指南方向: 3.1 有色金属采选冶聚集区遗留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3.3 矿区及周边场地砷污染扩散阻控与修复技术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李小方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
2 |
廖柏寒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3 |
赵之伟 |
云南大学 |
4 |
李晔 |
武汉理工大学 |
5 |
梁成华 |
沈阳农业大学 |
6 |
黄道友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7 |
潘利祥 |
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组4- 修复技术与装备组:
指南方向: 4.1 焦化污染场地生物修复一体化智能装备;4.3 低渗透地层原位增渗协同修复技术与装备术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匡少平 |
青岛科技大学 |
2 |
党志 |
华南理工大学 |
3 |
仇荣亮 |
中山大学 |
4 |
徐恒 |
四川大学 |
5 |
苑宝玲 |
华侨大学 |
6 |
孙约兵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7 |
司友斌 |
安徽农业大学 |
组5- 修复材料与技术组:
指南方向: 4.2 场地土壤多金属污染长效稳定修复功能材料制备;4.7 污染场地生物修复关键材料与技术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匡少平 |
青岛科技大学 |
2 |
党志 |
华南理工大学 |
3 |
仇荣亮 |
中山大学 |
4 |
徐恒 |
四川大学 |
5 |
苑宝玲 |
华侨大学 |
6 |
孙约兵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7 |
司友斌 |
安徽农业大学 |
组6- 场地修复新材料组:
指南方向: 4.6 场地土壤修复新型功能材料研发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黄晓华 |
南京师范大学 |
2 |
王爱勤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3 |
杜峰 |
南京工业大学 |
4 |
车磊 |
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5 |
吴爱国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6 |
赵林 |
天津大学 |
7 |
潘波 |
昆明理工大学 |
8 |
韩正昌 |
南京格洛特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专项联系方式:010-5888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