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9年度申报项目答辩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根据“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生物中心将于2019年10月29-31日组织开展“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9年度申报项目答辩评审会。此次评审采用视频答辩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85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附件:评审专家名单
“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9年度申报项目答辩评审专家名单
评审一组:
1.1 动物染色体设计与合成;
1.2 植物人工染色体的设计与合成;
1.3 非天然噬菌体的设计合成*;
1.4 非天然原核生物的设计构建与蛋白定向进化;
1.5 非天然真核生物的设计构建*;
1.7 工业微生物全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的优化设计和构建;
4.1 新一代DNA 合成技术
序号 |
专家姓名 |
单位 |
1 |
郭娟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2 |
许成钢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3 |
马立新 |
湖北大学 |
4 |
崔金明 |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
5 |
邱德有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6 |
刘凯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7 |
苏智广 |
四川大学 |
8 |
赵秀丽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9 |
夏晗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10 |
刘胜毅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11 |
胡福泉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12 |
孙义成 |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
13 |
唐蕾 |
江南大学 |
14 |
陈玲玲 |
华中农业大学 |
15 |
黄继红 |
河南工业大学 |
16 |
宓现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17 |
夏帆 |
华中科技大学 |
评审二组:
3.1 微生物化学品工厂的途径创建*;
3.4 甾体激素从头生物合成的人工细胞创建及应用;
3.5 微生物药物合成生物体系的网络重构与系统优化;
3.6 活性污泥人工多细胞体系构建与应用;
3.8 新天然与人工产物的挖掘和高效合成的平台技术
序号 |
专家姓名 |
单位 |
1 |
张琪 |
复旦大学 |
2 |
齐向辉 |
江苏大学 |
3 |
李文利 |
中国海洋大学 |
4 |
张长生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5 |
游松 |
沈阳药科大学 |
6 |
孙超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7 |
王绪敏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8 |
金建明 |
北京工商大学 |
9 |
胡江春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10 |
迟乃玉 |
大连大学 |
11 |
朱辉 |
成都雅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12 |
张海波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13 |
丁少军 |
南京林业大学 |
14 |
迟占有 |
大连理工大学 |
15 |
李捍东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16 |
胡晓珂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17 |
陈朋 |
兰州大学 |
评审三组:
2.3 微生物光合系统的重构与再造*;
2.4 高效生物固氮回路的设计与系统优化;
2.5 生物工业过程监控合成生物传感系统;
3.2 新分子的生化反应设计与生物合成*;
3.3 人造蛋白质合成的细胞设计构建及应用;
5.4 外源基因元器件在农作物中的适配性评价共性技术#
序号 |
专家姓名 |
单位 |
1 |
刘天罡 |
武汉大学 |
2 |
徐晶宇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3 |
戴均贵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4 |
李宏业 |
暨南大学 |
5 |
王克剑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6 |
肖亚中 |
安徽大学 |
7 |
李良智 |
苏州科技大学 |
8 |
余旭亚 |
昆明理工大学 |
9 |
刘科 |
四川大学 |
10 |
李保新 |
陕西师范大学 |
11 |
王吉华 |
德州学院 |
12 |
游春苹 |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13 |
邓乐 |
湖南师范大学 |
14 |
聂李亚 |
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5 |
林娟 |
福州大学 |
16 |
陈红歌 |
河南农业大学 |
17 |
赵军锋 |
江西师范大学 |
评审四组:
2.1 功能性免疫分子的定向改造与人工合成;
2.2 代谢病诊疗基因回路的设计合成;
3.7 合成生物肠道菌群体系构建及应用*;
5.1 恶性肿瘤治疗性疫苗的设计与构建;
5.2 细胞微环境重编程与疾病机理及其治疗的研究#;
5.3 设计构建靶向实体瘤的新一代免疫细胞#
序号 |
专家姓名 |
单位 |
1 |
张雁云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2 |
贝锦新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3 |
刘芝华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4 |
杨惠林 |
苏州大学 |
5 |
李鲁远 |
南开大学 |
6 |
张连茹 |
厦门大学 |
7 |
李爱民 |
南方医科大学 |
8 |
孙学英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9 |
张毅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0 |
郭军 |
华中师范大学 |
11 |
吴玉章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12 |
孙强明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13 |
曲秀娟 |
中国医科大学 |
14 |
卫立辛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15 |
伍会健 |
大连理工大学 |
16 |
所剑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17 |
马红兵 |
西安交通大学 |
青年科学家组
序号 |
专家姓名 |
单位 |
1 |
尚广东 |
南京师范大学 |
2 |
杨松 |
青岛农业大学 |
3 |
林双君 |
上海交通大学 |
4 |
严景华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5 |
张志谦 |
北京大学 |
6 |
徐明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7 |
薛松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8 |
杨素萍 |
华侨大学 |
9 |
谢波 |
华中师范大学 |
10 |
李惠静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11 |
梁浩 |
北京化工大学 |
12 |
毛相朝 |
中国海洋大学 |
13 |
陈萦晅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14 |
王琰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15 |
杨辉 |
广州医科大学 |
16 |
李徐奇 |
西安交通大学 |
17 |
陈非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