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2015年度数理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
优秀类 |
||
1 |
数学及其应用 |
北京大学 |
2 |
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 |
复旦大学 |
3 |
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 |
南京大学 |
4 |
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 |
上海交通大学 |
5 |
太赫兹光电子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良好类 |
||
6 |
应用力学 |
清华大学 |
7 |
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 |
南开大学 |
8 |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 |
兰州大学 |
9 |
数学与复杂系统 |
北京师范大学 |
10 |
信息数学与信息行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1 |
应用统计 |
东北师范大学 |
12 |
流体力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3 |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 |
西北大学 |
14 |
最优化与控制 |
重庆师范大学 |
15 |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
福州大学 |
16 |
夸克与轻子物理 |
华中师范大学 |
17 |
近代声学 |
南京大学 |
18 |
计算物质科学 |
复旦大学 |
19 |
人工微结构 |
武汉大学 |
20 |
基本物理量测量 |
华中科技大学 |
21 |
辐射物理及技术 |
四川大学 |
22 |
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 |
湖南师范大学 |
23 |
材料物理 |
郑州大学 |
整改类 |
||
24 |
宇宙线 |
西藏大学 |
说明:参加2015年度数理领域评估的其余实验室为未通过。
2015年度地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
优秀类 |
||
1 |
虚拟地理环境 |
南京师范大学 |
2 |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 |
武汉大学 |
3 |
物理海洋 |
中国海洋大学 |
4 |
西部环境 |
兰州大学 |
5 |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 |
北京大学 |
6 |
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 |
河海大学 |
7 |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 |
浙江大学 |
良好类 |
||
8 |
半干旱气候变化 |
兰州大学 |
9 |
气象灾害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0 |
地理信息系统 |
武汉大学 |
11 |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 |
南京大学 |
12 |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 |
中国海洋大学 |
13 |
地球信息探测仪器 |
吉林大学 |
14 |
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 |
首都师范大学 |
15 |
地理信息科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16 |
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 |
成都理工大学 |
17 |
空间数据采掘与信息共享 |
福州大学 |
18 |
石油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19 |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 |
北京大学 |
20 |
构造与油气资源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1 |
海岸与海岛开发 |
南京大学 |
22 |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 |
中国矿业大学 |
23 |
核资源与环境 |
东华理工大学 |
24 |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 |
长江大学 |
25 |
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 |
中国海洋大学 |
26 |
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 |
吉林大学 |
27 |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 |
北京师范大学 |
28 |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
厦门大学 |
29 |
海岸灾害及防护 |
河海大学 |
30 |
海洋环境与生态 |
中国海洋大学 |
31 |
环境生物与控制 |
湖南大学 |
32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
重庆大学 |
33 |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
三峡大学 |
34 |
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
宁夏大学 |
35 |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 |
江西师范大学 |
36 |
草业生态系统 |
甘肃农业大学 |
37 |
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 |
大连理工大学 |
38 |
长江水环境 |
同济大学 |
39 |
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 |
南开大学 |
40 |
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
华南理工大学 |
41 |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 |
河南师范大学 |
42 |
旱区农业水土工程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43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西南科技大学 |
44 |
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 |
南昌大学 |
45 |
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与资源化技术 |
沈阳大学 |
说明:参加2015年度地学领域评估的其余实验室为未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