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突破1亿公顷
2007-01-31 08:20
来源:科学时报
1月29日,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2006年度报告,指出全球农民采用生物技术种植农作物的势头继续迅猛增长,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1200万公顷,增幅13%,达到1.02亿公顷,首次突破了1亿公顷大关。
2006年,中国有680万小型农户种植了350万公顷的抗虫棉。尽管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增长了20万公顷,但转基因农作物依然稳定在66%的比例。除了在棉花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外,中国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还在2006年建议批准了抗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的转基因番木瓜的种植。目前,中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还有转基因矮牵牛、转基因番茄、转基因辣椒和转基因抗虫杨。
该报告指出,在全球,从1996年到2006年,各项生物技术的应用达到顶峰,实现了60倍的增长。另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数量迅猛增长,首次超过了1000万户,从2005年的850万户增加到1030万户。ISAAA主席、年度报告作者Clive James估计,在今后十年的商业化过程中,种植范围将继续加速增长。
ISAAA预计,到2025年将有40多个国家的2000多万农户种植2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去年,超过90%即930多万转基因作物种植户都是发展中国家资源匮乏的小型农户,其中大多数为中国农户,这使生物技术为缓减中国的贫困问题作出了一定贡献,”James认为,“今后十年,将有数百万资源匮乏的小型农户转而种植颇有潜力的转基因作物。”
事实上,ISAAA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增长率为21%,远远高于工业化国家9%的增长率。如今,发展中国家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国总数的40%。
报告介绍,2006年,各主要大陆都有一些关键的增长中心。北美洲的增长点仍然是美国,2006年取得了最高的绝对面积增长率,种植面积增加了480万公顷;南美洲增长最快的国家是巴西,增长率达22%,共有1150万公顷大豆和棉花采用了生物技术,而转基因棉在2006年首次实现了商业化。
在亚洲,印度正在成为一个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该国取得了全球最高增长率,达192%,即250万公顷,总面积达到了380万公顷,成为全球第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首次超过了中国。
在非洲,南非在去年实现了重大飞跃,其转基因作物面积几乎增长到原来的3倍,增长最快的是主要用做食物的转基因白玉米和用做牲畜饲料的转基因黄玉米。
而欧盟成员国也在继续增加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斯洛伐克成为25个成员国中第6个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其他5个成员国的种植面积增长了5倍,从2005年的1500公顷增长到2006年的约8500公顷。
ISAAA预测,今后十年的商业化过程将继续保持这种增长势头。“仅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就有可能导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范围远远超越2000万户的保守估计,达到8000万户。”James讲到。他认为,生物燃料也是主要的增长促进因素。在第二个十年中,亚洲的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和越南等新兴转基因作物种植国,有可能出现巨大增长。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