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璐 谢东樱

北师教授于丹北大演讲被高呼“滚下去”
2012-11-18 15:37
来源:中国青年网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此消息由名为“五言六句”的博友于今日凌晨最先发布,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化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
 
学者观点:狂热地捧和粗暴地哄一个人都是非理性行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哄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新农学派联合创始人马达飞认为,其实所谓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昨日一幕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成新认为,北大学子一般绝对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时分。我们恰恰要为北大学子的举动喝彩。
 
微博发声: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们自己
 
微博网友@Warrenwei认为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的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因为不想被骗。她是说的是最理想状态的东西。
 
微博网友@布伦南_Brennan认为,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们自己,曾经多少国学大师在北大,于丹在主流媒体的出名不正是北大的耻辱吗?
 
微博网友@SummerBlossom认为,于丹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
 
微博网友@喑篱认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协,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种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原标题:于丹在北大被呛离场引热议 捧和哄都是非理性)
 
 
  
 
 于丹微博回应被呛事件 其助理称于丹已出国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上演的昆曲专场上,主办方邀请北师大教授于丹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被观众哄下场,此消息在网上引发了一场热议。于丹在微博上对此做了回应,中国青年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于丹助理袁圆,袁圆称于丹一早已经出国。
 
助理回绝记者采访,称于丹一早已出国
 
该事件发生后,有网友称转述太离谱,认为“全场喊‘滚’这种事儿不太可能出现在兼具昆曲戏迷和北大学生双重主体的地方,实际上这种事儿放在今天中国大多数公众场合都很罕见”,“现场观众非常文明,这可以从演出时台下只闻呼吸的安静到最后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致敬欢呼看得出来”……为进一步求证事件始末,还原现场真相,中国青年网记者在今天上午9:54分电话联系了于丹助理袁圆。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中国青年网记者:于丹老师在吗?
 
袁圆:今天早晨,于丹老师已经出国,想要采访只能等下个月了。
 
中国青年网记者:请问于丹老师去哪个国家了?
 
袁圆:你问这么详细干吗?出国了就是出国了,想要采访等她回国再说吧!
 
虽然袁圆和记者只聊了几句话,自始至终,可看出作为助理,不便对此事做出回应。
 
于丹微博首回应被呛事件
 
于丹微博首回应
 
记者发稿时,看到于丹在自己的微博上对此事做出了回应。记者不知,于丹的这条微博是在哪发的。
于丹称,“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更多阅读
 
于丹:科学决定生命的宽度
 
于丹做客太原理工大学 给理科生讲佛学
 
于丹:灾难面前学者坐而论道是可耻的
 
张光斗于丹等当选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于丹当选“年度十大教育人物”惹争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