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中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龙头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现有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建成临床前创新药物研发各节点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工程技术中心30个,为各类新药的研发提供全方位服务。
中国药科大学江北创新中心系中国药科大学与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建,旨在发挥双方科技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和区域发展优势,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转化基地,进一步完善项目运行模式及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新区发展在更高层次有机融合,共同打造“新城市+新园区+新学镇”的综合体。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与江北新区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上合作,加速与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共建进程,发挥生物医药领域“国家队”作用,加速创新药研发成果转化落地,中国药科大学江北创新中心现诚聘海内外生物医药等相关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汇聚药大江北创新中心,共谋发展!
招聘岗位需求
一、现代制药平台
人才需求专业方向:
(一)复杂制剂研发中小试
①产品中试转移、生产,中试车间建设、管理与维护体系建设;
②人工智能赋能工艺放大;
③制药机械设计与制造。
(二)医疗器械与智能装备研发
①生物传感器与即时检测技术;
②分子诊断;
③脑神经药理学;
④药物基因组学等;
⑤制药装备:
⑥机械工程;
⑦自动化;
⑧智能制造。
(三)生物材料与药械组合
①智能监测、反馈与递送的药械组合;
②人工智能赋能增材制造方向:微/纳米机器人、智能类器官可替换组织部件、3D打印技术等;
③植入介入药械组合方向:药物洗脱支架、药物球囊导管、血管临时转流药械等;
④经典药械组合及诊断试剂。
(四)新型药物递送技术研发
①微粒制剂研发;
②缓控释与速释制剂研发;
③智能纳米靶向递送系统;
④新型给药系统研发。
二、细胞与基因治疗研发中试平台
(一)基因治疗
①病毒载体生产与工艺开发工程师;
②基因治疗产品研发经理;
③新型病毒和类病毒载体开发负责人;
④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负责人(熟悉基因治疗产品GMP规范);
⑤项目管理经理(合作项目调研、评估和管理);
⑥临床运营负责人(基因治疗产品临床试验)。
(二)细胞治疗
①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家;
②细胞工艺开发与放大生产负责人;
③质量管理与合规专家(细胞药物GMP);
④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负责人。
(三)核酸药物
①递送系统及处方工艺开发负责人;
②原液工艺开发负责人;
③质量研发及控制负责人;
④质量保证负责人;
⑤GMP中试生产负责人;
⑥注册负责人;
⑦项目管理经理。
三、临床科学研究和药物监管科学平台
①药品/器械注册专家;
②质量保证与合规专家;
③市场准入与技术转移顾问;
④数字化平台架构工程师;
⑤定量药理学专家和顾问;
⑥生物统计与数据科学专家和顾问;
⑦药物及化学品毒理研究及健康风险评估专家;
⑧临床顾问与伦理委员会(可双聘)。
四、化学药创新研发平台
人才需求专业方向:
(一)小分子药物研发
①聚焦人工智能辅助的药物设计原理和方法研究;
②新型分子胶开发、小分子偶联药物的生物学体系研究;
③开发细胞与动物水平分子胶活性验证新方法,推进候选药物的机制及动物模型评估;
④构建活性分子的生物机制及模型。
(二)多肽药物
①多肽工业规模合成制备及杂质分析鉴定;
②AI辅助的多肽药物设计;
③多肽工业级发酵制备。
五、智能药学交叉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①精通算法开发(深度神经网络、多模态、强化学习等)和软硬结合人才;
②熟练掌握各类算法和数据库挖掘,具备AI+医药交叉背景的智能药学交叉人才;
③医药专业性人才,有AI+或者数学物理转化能力的人才。
六、创新大分子蛋白药物平台
人才需求专业方向:
(一)抗体药物
①单、双特异性抗体结构设计与工程改造;
②抗体人源化改造及亲和力成熟优化;
③高通量抗体库构建、筛选与功能评价;
④细胞系工程(如CHO细胞优化)与生产工艺研究。
(二)融合蛋白药物
①长效融合蛋白的设计与优化;
②多功能治疗性融合蛋白开发;
③AI辅助蛋白序列设计与结构预测。
(三)抗体偶联药物(ADC)
①ADC分子设计与构建;
②创新连接子化学及载荷开发;
③ADC药物的药理、毒理与安全性评估。
(四)抗体偶联降解剂(DAC)
①DAC分子设计与抗体偶联;
②靶向蛋白降解剂(PROTAC/分子胶)开发与优化;
③细胞内靶点识别与降解机制研究;
④抗体-降解剂偶联工艺开发。
(五)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
①放射化学与偶联化学方法学研究;
②放射性药物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③核医学影像与靶向治疗评估技术。
(六)效应细胞衔接器(XCE)
①T/NK/Mø-肿瘤细胞导向双特异性抗体或融合分子的开发;
②免疫突触形成机制与效应细胞调控方向。
招聘对象
-高层次人才-
人事关系落在中国药科大学,符合《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适用对象(目录)》(2020年修订版)ABC类人才标准(特殊领域人才,可放宽至D层次)或中国药科大学兴药领军学者及以上标准。在以上某个具体需求方向要求的基础研究或核心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科研启动经费以及实验室等相关方面的支持,特殊人才的引进及其安家费用,一人一议。
-工程技术型青年人才引进行业专家级人才-
人事关系落在中国药科大学,分为兴药青创学者(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博士后三种层次。工程技术型青年人才原则上不超过40岁,紧缺领域的行业专家级人才可适当放宽;一般应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具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能力,取得较为突出的学术成绩,且符合以上某个具体需求方向要求;产业界人才需具有标志性的技术或者产品成果,以及团队管理经验,能够独立负责完成技术开发或者药物开发的某个阶段,特殊领域人才,一事一议。博士后优先录用有志于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的人才。
应聘材料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及学位学历证书、未来3-5年工作计划(1000字以内)、两封专家推荐信发送至邮箱。邮件标题统一格式为“姓名+岗位(平台+方向)”。
联系方式
中国药科大学江北创新中心办公室
陈老师
联系电话:+86-25-83271073
Email: chenjuan_1999@163.com
校人事处
李老师
联系电话:+86-25-86185092
Email: rcb@cpu.edu.cn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中国药科大学人事处
邮编:211198
中国药科大学主页:http://www.cpu.edu.cn
诚邀海内外英才汇聚药大,共谋发展!
期待您的加入,共筑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详细平台介绍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