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红

后续报道: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基本不涉及私人化石
2007-01-26 09:01
来源:科学时报
 
化石商人创办科学期刊
 
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基本不涉及私人化石
 
在古生物学界,一个最大的禁忌就是发表涉及私人化石的论文,因为这些化石是用于交易的,如果新主人拒绝他人接触,那么研究人员就不可能验证对化石的研究。然而,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一个由化石经销商组成的贸易协会却挑战传统、打破禁忌,在2007年1月中旬宣布创办了一个名为《古生物学科学期刊》的在线免费阅读期刊,这一举措在学术界掀起阵阵波澜。
 
许多学术界人士不喜欢商业收藏品,认为粗心大意的野外工作会损害化石并忽略承前启后的信息。因此,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学会的编辑政策要求其成员只发表列于公共研究机构目录的化石的研究论文。但是,由化石商组成的应用古生物学科学协会的主席Mike Triebold说:“如果仅仅因为一种化石不属于公共知识库而被忽略,这将是一件遗憾的事。”
 
由应用古生物学科学协会创办的《古生物学科学期刊》是一份季刊,出版者希望新期刊能够有助于私人收藏品重见天日,以供研究之用。该期刊有一支由20位学者组成的审稿人队伍,要求投稿人必须提供化石开采的详细地址、化石照片和复制品,期刊为其贸易秘密提供25年的保护期。
 
有科学家担心,这份期刊最终会成为私人藏品的免费宣布平台,从而造成化石价格的提升,进而导致更多的偷盗和非法收藏,损害化石的科学基础。支持者则认为,学术界与经销商合作的利益大于风险。
 
利与弊的博弈
 
实际上,部分专业期刊已经发表了对私人收藏样品的分析,这些期刊主要分布在欧洲。为了应对科学界的担心,应用古生物学科学协会还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并鼓励经销商和收藏家采取更负责任的行为。《古生物学科学期刊》有一个由9人组成的编辑委员会,美国丹佛自然和科学博物馆的Kenneth Carpenter是其中两位学术界人士之一,他说:“我们在尽最大努力做好事情。”
 
《古生物学科学期刊》编委会成员、化石经销商Walter Stein说,这是一份用广告来维持出版的期刊,但不允许出现化石广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ark Goodwin 是反对这种风险举动的众多科学家之一,他说:“这种私人组织自行出版化石论文的做法将损害我们的科学。”但也有科学家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让重要的化石走出私人储藏室,并提高化石商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科学》的文章指出,虽然期刊要求论文作者必须提供照片和复制品,但反对者说这还不够。Goodwin说,化石拥有者并不能承诺化石可永远供研究之用,事实上化石的拥有者拥有化石的所有权利;美国自然历史国家博物馆的Hans-Dieter Sues 强调说,照片不能作为替代品,因为它们不可能用于精确测量,而且有可能伪造,“如果你没有亲眼看见化石,那么这个化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研究者能否有权使用化石样品。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稀有的化石必须能够永远供研究之用。如果私人收藏的化石出现品质退化或出售给秘密买主,那么化石就失去了自身的科学价值。虽然许多学术界人士不喜欢研究商业收藏品,但是,研究人员有时会发现自己的另一只眼睛正悄悄盯着那些重要的私人藏品。霸王龙化石研究者之一、马里兰大学的Thomas Holtz 说:“我们知道这些情况,但我们什么也不能说。”
 
Carpenter说:“应该努力与他人合作,帮助指导他们为科学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将他们抛弃。”他说:“除非你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否则,我们不与你们合作。”
 
中国学者解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古生物学家基本不涉及对私人收藏化石的研究,因为中国对化石资源的开采和管理政策不同于欧美国家。在部分欧美国家,政策允许私人开采和收藏化石;但在中国,不允许私人开采和拥有化石,也没有法律支持私人收藏化石。而今天最好、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都是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所以中国科学家主要是研究自己国家的化石。
 
为什么国际古生物学界要限制对私人藏品的研究呢?徐星说,化石不同于金银珠宝和钻石,它的价值在于它承载了地质和生命演化的信息,科学家们通过解读这些信息来认识地球和生命的演变;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所以,学术界倡导将化石放在大型博物馆中保存,让后来的研究者能够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但是,化石一旦为私人拥有,就没有办法保证研究与验证的继续,这样就达不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讲,私人收藏不利于科学研究。
 
应用古生物学科学协会声称,创办期刊的目的是鼓励对私人化石藏品的研究,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徐星说,这份期刊的支持者可能认为,一个现实的情况是目前私人确实收藏了相当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化石,如果能够将它们纳入正规的研究轨道,从短期效益来看对科学事业是有益的。反对者则认为,支持对私人藏品的研究可能会促成更多的非法交易,恶化化石来源,因此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科学研究。徐星本人对研究私人化石藏品的态度是:不鼓励、不参与。
 
相关新闻:挑战传统 打破禁忌——化石商人创办古生物期刊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