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细胞高效快速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成为可能
2009-08-19 11:02
来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金颖所率干细胞研究组与上海新华医院的陈方教授合作,从孕妇产前诊断的羊水细胞中高效快速地建立了诱导多能干细胞。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第一次发现孕妇产前诊断的羊水细胞中高效快速建立了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所发生所需要的时间(6天)为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相关报道最短,减少了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发生变异的可能。也为重编程的机制研究以及基于新型技术探讨重编程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该成果于8月1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背景资料: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是利用病毒在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and c-Myc)的组合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使其重编程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iPS细胞同样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全能性,从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第一次发现这一技术到现在,科学家已经成功从小鼠,大鼠,猕猴,猪和人的体细胞中诱导并获得iPS细胞,而且诱导技术也产生了巨大的革新,减少外源转录因子,使用非整合病毒,质粒法等等都能够产生iPS细胞,最近,有报道称利用纯蛋白的方法也可以获得iPS细胞。iPS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利用iPS技术能够获得病人或者疾病特异的多能性干细胞,这样可以避免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问题,也绕开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此外,掌握疾病特异性iPS细胞向相应疾病中的功能细胞定向诱导的技术方法,以此作为模型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利用以上疾病模型,对现有药物做出个体化的评估,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筛选新的药物,将为这些重大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平台。但是关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采用的供体细胞还仅仅局限在人包皮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毛囊细胞等少数细胞类型,更为棘手的是,这些细胞被重编程为iPS细胞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16-35天),效率很低,这大大增加了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变异风险。因此如何找到一种理想的人类体细胞来源是所有科学家都重点关注的问题。
更多阅读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