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2009-05-11 14:11
来源:《科学新闻》
在整组专刊的编辑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记者拿来了一份由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总结的汶川大地震的“内部资料”。在这份主要由地震界退休工作者和非主流地震研究人员组成的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编撰的资料中,罗列了大量材料,反映汶川大地震可以“预报”。
这些资料包括“川、甘、青交界地区应该加强监测,以红原为主心的四川阿坝州等地区将可能发生7.5级强震”;“下一次强震将在康定—天水一带发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是我国潜在的最大地震危险点,震级可达8.3级”等等。
其实对这些资料,我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已经从各种渠道接触过,也向多方面专家进行了求证。可以肯定的是,不论这些预测正确与否,它们都很难得出实际预报的结论,因为没有一个可以给出准确的时间和具体的地点。毫无疑问,不可能让这些预测中提及地区的数千万人口每天都生活在地震的阴影之中。
但是对我们影响更大的是,这些文字中跃然浮现着强烈的道德感。从中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地震预报是为人民负责,而预报失败则是对人民犯罪。
那么持“地震不能预报”观点的科学家们呢?他们是人民的罪人吗?我们呢?我们通过大量资料展示的地震预报还不具有“现实可能性”这样的结论,是在挑衅人民吗?
我们相信,我们没有挑衅人民,我们更没有用科学证据来骚扰遇难者的在天之灵。
我们要做的,是用理性的态度展示出现实的情况,不论这种现实状况是否中听,是否符合人们的期望。
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正是如此。重证据,而不管它如何与大家的主观意愿相违背。
但是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人们的主观判断也是在各种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那么多历史上“成功预报”的地震先例,人们还会对短临预报有那么大的期望、对没有做到短临预报的地震机构有那么多的谴责吗?
同样,如果那些更加现实的技术取向,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与传播,那么人们是否也会对这些解决方案给予更大的理解和期望呢?
我们希望,这份专刊能告慰在天之灵。
——本刊编辑部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