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京津以南地下水漏斗多数在扩大
2008-05-05 02:05
来源:科学时报
近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2007年河北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河北省地下水水位总体下降,开矿诱发地质灾害趋势上升。
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专家介绍,河北两个最大的地下水漏斗,一个在沧州,一个在衡水。2007年,沧州复合漏斗面积缩小了341.8平方公里。
《公报》显示,京津以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大部分仍保持扩大趋势。保定一亩泉漏斗与大册营漏斗已合并成一个大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44.45米。
据了解,平原浅层地下水中,邢台市的宁柏隆漏斗扩大幅度最大,面积增加了332.4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深埋70.6米。由于深层地下水超量开采,补给量跟不上,邢台市的巨新漏斗和邯郸市漏斗区面积也分别扩大了283.8平方公里和51平方公里。
《公报》显示,与2006年相比,2007年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稳定,深层地下水呈下降趋势。
京津以南平原,深层地下水水位以下降为主,弱下降区面积占到该区总面积的43.16%,强下降区占13.96%,水位稳定区面积仅占到该区总面积的21.21%。据了解,水位降幅最大的为14.85米,分布在廊坊市开发区堤上营村。
京津以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最大降幅为7.61米,出现在衡水市饶阳县大观亭乡张岗村南。冀东平原地区,深层地下水最大降幅为5.88米,分布在唐山市乐亭古河、大清河一带。
另外,滦河流域山间盆地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弱下降区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49.85%,强下降区占26.8.%。太行山区岩溶地下水水位以下降为主,强下降区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60.66%。
公报还显示,矿产资源开发诱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与2006年相比,2007年地质灾害增加9起,地区相对集中在保定、承德、唐山等地。全省因矿业开发累计占用、破坏土地3.16万公顷,其中采矿塌陷1.09万公顷,露天采矿约1.78万公顷,尾矿堆放约0.39万公顷。2007年,因矿业活动引发地质灾害6起,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6.2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占地质灾害损失的13.96%。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