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威:教师该为何而忙
2008-01-02 02:53
日前,面对学子们关心的十大问题之一:“现在有的老师忙科研、忙课题、忙论文,花在教学上的时间明显不足,以至于一个学期下来都不认识学生”,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回答说:“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我一直强调,教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就算是有国家领导人恰巧来接见,都可以拒绝接见,等先上完课再说。”
尽管始终怀疑当今中国是否有“国家领导人要接见而以给学生上课为由拒绝”的老师,但出于对一位有名望的高校管理者和科学工作者的敬仰,笔者仍然相信刘经南校长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的,没有丝毫作秀的成分。
众所周知,科研与教学是高校的两个重要职能,一所高水平大学必定融科研与教学为一体。但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重研轻教,或者说重利轻教的现象,又是为什么呢?
笔者分析,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无外乎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科研成果比教学成果来得直接,教师个人对成果所作的贡献也相对比较明显,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二是高校对教师写出高水平论文有数量上的要求和物质上的奖励;三是课题与撰写论文是名利双收的事情——讲课费时间费精力,课时费却少得可怜,而科研课题有项目来源单位的资助,比讲课实惠得多。
韩愈在千古名篇《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007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看望北师大免费师范生时动情地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清人郑观应也曾说“教育为立国之本”。
然而,教师、教授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是职业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不可避免会影响到教师队伍。近年来,“师道之不存”的现象日益严重。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这年头》,其开头便提到“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这其中尽管有调侃之成分,却不能不说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折射。
英国有一句格言:忽视职业便是放弃职业。显然,教师忽视教学工作,无疑是对本职工作的放弃。英国人还讲“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作为一个有师德的教师,一定要爱职业、爱学生。只有把学生和自己从事的事业看得比天大、比山高,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振兴,我们的社会才能凝聚成爱的海洋,也才能出现刘经南校长“就算有国家领导人恰巧来接见,都可以拒绝”的包容和无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让我们共同期盼“为‘教’而忙,为‘生’而碌”的师德早一天回归。
更多阅读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