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剑

我国农科机构获亚太地区杰出农业科技奖
2007-12-05 13:23
来源:科技日报
 
12月4日,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在北京召开的年度大会上,将2007年亚太地区杰出农业科技奖授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表彰这两个中国农业科研机构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合作,开发出高品质的小麦新品种。
 
据介绍,CGIAR是一个创立于1971年的战略联合体,由国家、国际及区域组织、私人基金会组成,为15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工作提供支持。该组织目前有64个成员,包括47个国家(25个发达国家和22个发展中国家)、13个国际及区域组织和4个私人基金会。中国于1984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颁奖是CGIAR首次在中国举行年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奖项旨在表彰亚太地区通过杰出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对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改良食品质量以及改善对地区自然资源的管理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或科研机构。
 
中国农科院小麦科学家、CIMMYT中国联络官何中虎介绍说,由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研发出的3种小麦培育品种2002年至2006年间在全国播种面积达到800万公顷,增加产量240万吨,市场价值4.11亿美元;种植这些小麦品种的农民还可以获得估价为1.01亿美元的品质保证金,而销售这些品种的种子还可以产生800万美元的额外收入。
 
CIMMYT主任岩永胜博士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小麦产量最多的国家,年产量达1亿吨,中国农作物产量占世界食品产量的22%。“我们在产量和粮食品质上的成果不仅帮助了农民,还帮助了消费者,这是这两个科学院此次获奖的原因。”
 
中国农科院12月4日和CIMMYT签署一份合作开发耐寒、耐干旱、抗病害的小麦新品种的合作备忘录,以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抵抗农作物的主要疾病。备忘录为期三年,每年价值100万美元。
 
CIMMYT主任岩永胜指出:“八年前首先出现于东非的小麦秆锈病Ug99,已随季风发展到中东,并极有可能很快威胁到亚洲广大的小麦种植地区。中国农科院和CIMMYT都意识到了形势紧迫,亟须尽快找到可以抵御此种锈病的品种。”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