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见麟

张见麟:食肉菌感染很可怕
2007-01-19 16:25
来源:健康报
 
新闻背景  食肉菌24小时杀死英经济学家
 
据报道,现年43岁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沃尔顿去年6月因病突然去世,死因一直未有明确说法。英国《每日邮报》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揭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导致沃尔顿丧命的是一种细菌,即食肉菌。这种细菌在入侵沃尔顿身体后不到24小时便夺去了他的生命,医生眼睁睁地看着他全身被细菌侵蚀却无可奈何。针对沃尔顿的死因,病理学家基思·麦卡锡博士确认为坏死性筋膜炎。这种疾病是由于患者感染了一种名为化脓性链球菌的食肉菌而引发的。
 
食肉菌一词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一些小报上,后逐渐被医学界采用而成为一个非学术名词。食肉菌感染是一组急性坏死性深部组织感染性疾病。常起始于四肢表面,急剧向深层进展并大量分泌毒素。数天到数周的时间内可导致肢体坏疽甚至休克,病死率可达30%~80%。食肉菌感染所致的临床疾病包括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肌炎及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所谓食肉菌实际上是一组病菌,主要有侵袭性的A群链球菌,其他还有B型链球菌、创伤弧菌、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发病多半以A型链球菌感染开始,以后会合并其他细菌感染。
 
坏死性筋膜炎是食肉菌感染最具代表性的疾病,是一种进展迅速并伴有皮下组织进行性坏死和播散性的深部筋膜感染。这种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但免疫状态差、肾功能低下、有糖尿病的人更易发生。
 
患者感染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斑,并迅速向周围扩散,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数小时后红斑会变成暗黑色或暗紫色,多个斑片可融合成大片皮肤坏疽,皮下组织会大量坏死,出现大水疱,并有剧痛。坏死会沿筋膜迅速扩展,有恶臭。全身症状有中到重度感染的中毒表现,如发热、虚弱、全身不适、呕吐、腹泻及脱水等。坏死性筋膜炎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坏死性肌炎。
 
这种病是不会流行的,人们大可不必因个别病例的出现而产生恐慌。由于许多医生不认识此病,75%患者会被误诊。因此在怀疑为此病时最好为患者先扩创,取坏死边缘做切片及细菌培养,并用大剂量青霉素,如第三代头孢、加氯林可霉素和高压氧舱治疗。
 
上面所提到的两种局部炎症,可进一步发展成链球菌性中毒休克综合征,这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菌血症、毒血症、休克,55%的病人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症,病情进展会十分迅速。有些病人很快会进入休克状态和发生多器官衰竭,多数病人在24~48小时死亡。只有10%
 
的病人在使用抗生素、白蛋白、多巴胺和调节电解质后可恢复血压,一些肾功能低下者尚需透析。
 
在食肉菌的感染者中,有50%的人找不到细菌进入体内的最初始位置,皮下吸脂、经阴道分娩及骨科钉植入手术等都有可能成为感染途径。另外,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抗生素滥用有一定关系。
 
被称为食肉菌的这些细菌分布广泛,海水及生猛海鲜,如虾、蟹中都会存在,因此生食或加工海鲜或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手脚破损而感染。
 
(本文作者张见麟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