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福

PRL:科学家研究白矮星光谱中的分子磁体二色性
2007-11-18 10:54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终极产物。大部分非磁白矮星的基本性质对于单恒星演化理论非常关键,而研究磁白矮星要难得多。对很多白矮星的偏振观测都看到了很强的极化,确定无疑地证明它们是磁化的。准确的磁场测量只有对有明显的原子或分子的Zeeman分裂的物体才可行。人们已经成功地计算了对于强磁场的氢和中性氦的谱线的Zeeman效应,可以揭示很多热白矮星的光谱的一些未知的神秘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磁场性质。然而,对于一小群冷的富含氦的白矮星来说,只有基于碳的分子带可以作为它们磁场的唯一标示。人们认为它们中的大部分是非磁化的,因为至今为止并没有在C2谱带看到极化。然而,这一类白矮星中有一颗非常有名的白代表,G99-37,它包含了CH和C2分子谱带。由于CH谱带中显著的极化,它很明显是磁化的。
 
研究人员给出了新的白矮星G99-37的观测,谱分辨率和偏振准确度更高。他们先计算了强磁场存在的情况下,出现在分子带的磁二色性。强磁场会干扰分子的内部结构,因为Paschen-Back效应而导致净极化。基于上述计算,他们分析了冷的磁化的富含氦的白矮星G99-37的新的光谱偏振观测。除了以前知道的C2 Swan的分子带和CH A-X系统,他们找到了390nm的紫色CH B-X带和360nm的C2 Deslandres-d’Azambuja带存在的坚实证据。结合偏振观测和他们的模型计算,他们得到了一个强度为7.5兆高斯的偶极磁场,正极指向地球。
 
相关论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RL)2007年99卷9期。
 
原文链接:http://scitation.aip.org/dbt/dbt.jsp?KEY=PRLTAO&Volume=99&Issue=9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