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

《PLoS计算生物学》:美提出人类基因组重组新理论
2007-11-14 16:10
来源:生物通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就人类基因组重组提出了一项新理论。他们研究的结果发表在11月9日的《PLoS计算生物学》(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杂志上,研究支持了人类基因组中确实存在重组热点的理论。
 
Max Alekseyev和Pavel Pevzner博士发展了一种分析复杂重组(包括易位transpositions)的理论,该理论证实及时易位是一种主要的进化力量,哺乳动物基因组中仍然存在重组热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Susumo Ohno提出了随机缺损模型(RBM,random breakage model),之后Nadeau和Taylor在1984年正式将其上升为假说。这个模型假定重组是随机的,并且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没有重组热点。大部分生物学家都相信这个模型具有预测能力。
 
然而,到了2003年,这个模型被Pevzner和Tesler推翻,他们提出了一种替代的染色体进化“脆性缺损模型”(FBM,fragile breakage model)。FBM推测,人类基因组是一种由难发生重组的固化区域和容易发生重组的脆性区域构成的镶嵌体。
 
近期大部分研究都指出了“存在重组热点区域”的理论,一些研究人员仍然支持RBM模型。这项新的研究则是重组热点问题争议的一个重要进展。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