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大熊猫认养权应谨慎拍卖
2007-11-13 10:08
来源:科技日报
野生华南虎的风波尚未平息,国宝大熊猫又成了舆论的焦点。
从福州传来的消息说,12月上旬国宝大熊猫认养权将在这里首次公开拍卖。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想以此为他们的5只大熊猫寻找“富爸爸”。消息一出来,即刻引起争议。(11月10日《海峡都市报》)
我倒是觉得,给大熊猫找个“富爸爸”未尝不可。只是认养嘛,就像现在的商业活动拍卖冠名权一样,又不是真的归其所有。有钱有爱心的人倘若能拿点儿闲钱出来,一来可以缓解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经费紧缺,科研设备滞后”的窘迫,二来总归是投给了动物保护事业,自然比挥霍在吃喝玩乐上体面得多,从社会层面讲,也经济得多。
不过如何拍卖,拍卖给谁,应当慎之又慎,切不可“穷急了”随便找个“富爸爸”认养了去。大熊猫毕竟是国宝,我们保护它,不仅要保证它的生存,更要保护它的声誉。拍卖它的认养权,不仅要看钱,更要看人;认养者既要是个“富爸爸”,也得是个“好爸爸”。倘若让某些声誉扫地的大款戴上这顶慈善家的帽子,那就大大作贱了我们的国宝。
基于此,我以为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不要急着把“终身认养权”拍卖了,甚至有必要约定取消认养权的相应条款。把大熊猫的一生寄予某一个认养者身上,道德风险太高了。认养者到底怎么样,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更不可能知道他今天是个“好爸爸”,明天会不会变成个“坏爸爸”。但奈何人家与你签订了终身契约,交了一辈子的认养费,可以理直气壮地呼朋唤友来到大熊猫面前得意地手指一戳:瞧,那是我的“儿子”!
至于“为认养者做相关的企业或个人社会形象宣传”的承诺,我认为同样不可取。认养大熊猫本身是一种公益行为,在大熊猫展示区内悬挂认养铜牌,过往的人都可看到,对认养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形象宣传。倘若还要专门为其搞什么形象宣传,不仅容易使科学工作者成为商家的托儿,与商家利益没有了距离,而且很可能给大熊猫带来无尽的骚扰。
只是不知,倘若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真的随了我的想法,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个“富爸爸”?北京的法制晚报上个月报道说,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发布认养权拍卖消息一个月以来,只有两三个人咨询报名,因此公开拍卖时间不得不推迟到这个月底。看来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不过,越是面对这样的尴尬场面,我们越是应该克制情绪,热情欢迎热心认养者的同时,更要谨慎拍卖,好给彼此留条互相考验的后路。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