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法定节假日调整 公众诉求需要正面回应
2007-11-12 06:30
来源:科学时报(http://www.sciencenet.cn/)
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五一假期减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各放假1天,春节假期从除夕开始,全年将有春节和国庆2个7天黄金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个3天小长假。法定节假日调整涉及每一位公众的切身利益,方案一出台就受到广泛关注。几天来,相关讨论热热闹闹,各种意见纷纷出炉。
平心而论,新方案确实吸收了此前讨论中的不少意见。比如,新方案更加尊重传统文化,一反过去的政治优先;法定节假日总量从10天增加到11天,民众的休息权进一步彰显;新增几个小长假,休假体系更加完善等等。
但这并没有让公众完全满意。目前,公众诉求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在某商业网站发起的“你赞不赞同取消五一黄金周?”调查中,超过65万人次投票,其中47.73%的网友直接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赞成的只有37.64%;其二,适当增加春节假期长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做客新华网与新浪网联合访谈时,建议春节再加一天假,还有人建议春节更多几天假。
理由似乎不言自明。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公布的方案,专门谈到了新方案要与职工带薪休假等制度相配合,但在职工休假权利尚没有充分保证的今天,公众有理由担心五一长假取消之后,带薪休假照样享受不到,反而最终减少了自己的长假数量。另外,随着流动性的提高,人们享受传统节日需要时间保证,两三天内赶回老家与家人团聚要么不太现实,要么成本太高。
很多人在表达意见的同时,毫不避讳另一层担心:说了也是白说。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与方案同时公布的还有一份问卷调查,能听取公众意见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但其问题设计受到了广泛批评,有人认为“不论怎么回答都表现为支持提案”、“只是来收拢好话的”等等。而在此前的报道中,相关负责人的意见也让人忧虑:“取消黄金周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新草案我想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等等。
很显然,这一方案事先没有经过公众充分讨论,方案设计者却似乎认为它已经万无一失,准备喝庆功酒了。熟悉的一幕出现在9年前,也没有经过充分讨论,似乎是为了匆忙拉动内需,现行方案就出台了,结果9年之后不得不改弦更张。
现在说相关部门不正面回应公众诉求为时尚早,因为方案的征求民意期截止到11月15日。笔者希望相关部门在收集意见之后拿出一个新方案,多几轮讨论。如果新方案还不能满足公众诉求,权威人士最好出面给出合理解释。其实,大家都知道,完全满足公众意愿,既不取消五一黄金周又增加春节长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我们很难一下子增加那么多法定假日。但实现与否是一回事,是否回应、是否和公众交流是另外一回事。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博弈社会,这个社会的特点是利益多元化,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需要相关各方的充分讨论与交流。当下社会,参与博弈的主体都越来越理性,只要有合理的解释和理由,方案制定者的难处也能被大家理解。
由此看来,法定假日的调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演练新型社会如何解决公众诉求的契机。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当为各方作个表率。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