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杂志》:虚假记忆源于大脑特殊处理方式
2007-11-07 16:00
图片说明:不要太坚信于自己的记忆,很多时候它很可能是错的。
(图片来源:stockbyte)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对某一个事件持有非常肯定的答案,结果却证明我们是错的。这是虚假记忆在作怪。美国和韩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这种逼真的虚假记忆虽然对我们来说难以区分,但实际上它们是由大脑不同的区域进行处理的。这一发现可用来进行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的早期诊断,以及用来评估证人证词的准确性。相关论文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领导此次研究的是美国杜克大学的神经学家Roberto Cabeza和韩国大邱大学的Hongkeun Kim。研究人员先让11个测试者阅读一系列分类的单词,迟些时候让他们回想某个特定的单词是否在最初的系列中出现,并给出对答案的自信程度。实验中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监测流向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流变化情况。
结果发现,当测试者自信的答案是正确的时候,涌向内颞叶(medial temporal lobes)的血流会增加。而内颞叶所在的大脑部分包含与记忆有重要关系的海马区(hippocampus)。当测试者自信的答案是错误的时候,额顶区(frontoparietal)血流会增加。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区域与一种称作“熟悉”的感觉相联系。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熟悉”的感觉基本上是一种空洞的感觉,它与“回忆”不同,没有真实的记忆细节。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身上,这两种记忆方式都存在衰退现象,所以可以通过测量与“熟悉”感觉有关的脑活动来对阿尔茨海默症进行早期诊断。
另外,此次研究结果将来还有望用于辨别证人证词的真假,即用脑部扫描来区分哪些人是在说真话,哪些人则是在撒谎。对此,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Valerie Reyna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了法官和陪审团不应该轻信证人的证词。她说:“自信与准确性之间并没有多大的联系,这确实让人吃惊。”(科学网 梅进/编译)
更多阅读(英文)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