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L-马衍伟闻海虎等-MgB2线带材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07-11-07 14:10
来源:中科院电工所
 
最近,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电工所应用超导重点实验室马衍伟研究员课题组、中科院物理所闻海虎研究员和日本东北大学K Watanabe教授等合作,在新型超导材料二硼化镁(MgB2)线带材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通过对掺杂物以及掺杂机理的分析研究,采用多种有机物对MgB2线带材进行掺杂,大幅度提高了MgB2线带材在高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研制出了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MgB2线带材,如临界电流密度高达10800A/cm2(4.2K, 12T)。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Supercond. Sci. Technol. 20(2007)485J. Appl. Phys. 102 (2007) 013913上。
 
同时,他们还系统研究了不同氧含量的有机物掺杂对MgB2线带材临界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材的性能对掺杂物氧含量特别敏感,高的氧含量造成MgB2的连接性下降,进而导致临界电流性能严重退化;该研究工作还特别指出提高MgB2的超导连接性是提高MgB2性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发表在由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应用物理快报》(Appl. Phys. Lett ,91 (2007) 162504)上。
 
在掺杂MgB2超导体研究中,有机掺杂物是继纳米碳粉后一类重要的有效活性碳掺杂物,具有价格低廉、来源丰富和活性高等优势。同时克服了以往纳米掺杂中的团聚问题,使掺杂更加均匀,使得开发高活性、价格低廉的掺杂物成为当前MgB2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2001年发现的MgB2超导体在液氢温区下应用具有最高的性能价格比,尤其在核磁共振成像MRI磁体(工作磁场1-2T)领域。国际MgB2超导材料研究也随之持续升温,成为一个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产业。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