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家在大质量星系中发现数百隐藏黑洞
2007-10-29 10:20
来源:新浪科技

 

新发现的黑洞位于一些遥远的大质量星系(蓝色圆圈)当中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隐藏在几十亿光年之外的灰蒙蒙的星系里的数百个黑洞。这一研究结论将发表于11月10日的《天体物理学》(Astrophysics)杂志。
 
该结论是第一个直接证据,证明遥远宇宙的大质量星系是在自己中心“建设”超大黑洞中度过了青年时代,如果说不是所有星系,至少也是大多数星系是这样。该发现可能有助于科学家解答像银河系这样的大质量星系如何演变的基本原理。
 
亚利桑那图森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研究人员马克·迪克尼森说:“在宇宙形成早期,特大的活跃的黑洞到处都是。一直以来,我们对黑洞的研究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现在,我们可能看到了冰山本身了。”研究组成员、法国原子能总署的大卫·埃巴兹说:“以前,好像是我们戴着眼罩研究大象一样,我们甚至不敢肯定被研究的是哪种动物。”
 
使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史匹哲红外太空望远镜,研究人员发现了遥远宇宙中200个星系发射出的大量罕见红外光。他们认为,红外光是由形成类星体——也就是星系中央圆环状的气体、灰尘云团包围的大质量黑洞的材料导致。新发现的含有类星体的星系与我们的银河系质量相当,但是形状不规则。它们位于距离我们90亿到110亿光年之外的地方,在宇宙早期就已存在,年龄为25亿岁和45亿岁。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就预测,遥远的宇宙应该有大量类星体,但是很少能看到。新发现更偏向于这一理论。研究负责人,原子能总署的伊曼纽尔·达迪说:“我们发现,大多数隐藏的类星体宇宙早期就存在。”现在,这些新发现的类星体证实了多年来科学家们的预测,超大黑洞在恒星在大质量星系内形成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观察资料暗示,大质量星系规则地形成它们的恒星,同时也形成了黑洞,直到黑洞变得更大了,抑制了恒星的形成。新发现的类星体也暗示,对银河系演变而言,星系间的碰撞融合可能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研究成员英国达拉谟大学的大卫·亚历山大说:“一些理论家认为,要让类星体变得活跃起来,星系间的碰撞融合很必要,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星系中的类星体可能是活跃的。”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