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杂志B辑》—乐加昌唐芳琼等—量子点生物传感器
2007-10-15 17:32
来源: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0月5日,《自然—纳米技术》杂志在线点评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乐加昌研究组和理化技术研究所唐芳琼研究组在用“生物分子马达-ATP酶”来制备多种颜色的量子点生物传感器方面取得的进展。评论认为该成果对于复杂体系中多目标的即时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对多种生物目标(biological targets)的研究需求推动了多重检测体系的发展,目前这些体系通常要用到包裹有量子点的聚合物球。在生物医学中最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分子机器(ATP 分子马达)研究中,研究组将分子马达作为发展成为旋转式生物传感器,建立了直接测定病毒技术;发现用量子点与F0F1-ATP合酶的杂交体具有双电层性质,可为进一步扩大分子马达光学编码生物传感应器奠定了基础。
乐加昌等首先将含载色体的细胞(也称作色素体,可以从光合成细菌得到)标定上绿色或者橙色对pH敏感的量子点,每一种载色体再与连接了不同病毒抗体分子的ATP酶结合(ATP酶是一种与三磷酸腺苷的合成有关的生物酶);橙色的量子点对应疱疹病毒,绿色的量子点对应H9流感病毒。当一定量的病毒溶液分别加入到绿色和橙色的感应体系中,抗体抗原的作用激活ATP酶,可以将质子从载色体中泵到外面,对pH敏感的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就发生变化。尤为重要的是当绿色和橙色的生物传感器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可以独立地检测自己对应的病毒分子而没有任何干扰。这一点的重要意义在于,人们可以将这样的生物传感应器混合在一起,同时检测多种不同的病毒。
该研究成果以Green and orange CdTe quantum dots as effective pH-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bes for dual simultaneous and independent detection of viruses为题发表在《物理化学杂志B辑》(J.Phys.Chem.B, 2007, 111 (41), 12024-12031)。这一发现加快对于分子马达与量子点的杂交体生物传感器应用步伐,发展光学编码的新技术对生物的对多种生物目标测定的应用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更多阅读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