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会“沂源猿人”发现地山东沂源 探讨远古人类演变
2007-10-09 21: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包括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在内的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安徽、浙江、南京、山西等省市考古和博物部门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聚会“沂源猿人”的发现地山东省沂源县,出席了9月8日至9日在山东沂源举行的全国首届“沂源猿人”学术研讨会,探讨中国远古人类的演变历史。
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吴新智、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吕遵谔、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水、山东大学文博学院院长王育济等先后发表讲话,宣读了论文。吴新智院士指出,26年前在沂源发现的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盖骨、牙齿等化石,“将人类在山东这片土地上的生存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也为中国东部北京与长江之间1000余公里的广阔空间填补了古人类的空白。”他希望通过这类的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的古人类研究和考古事业向前发展。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山东沂源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古土壤(S5)分布区和南方网纹红土分布区的接合部,在距今五十万年左右,这里气候宜人,雨水充沛,生物物种众多,加之石灰岩的地质结构使这里有着众多的溶洞,这一切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沂源良好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为保存古人类遗留的骨骼化石和其他遗物提供了条件。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淳认为,从目前发现的化石证据来看,中国大陆上的人类演化过程可能是十分复杂的。古人类学和考古学应以中立不偏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努力寻找化石缺环和考古证据来检验有关中国大陆古人类来源的一些假说的真实性。
中共沂源县委书记韩国祥在会上介绍,地处山东腹地的沂源因义河的发源地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以“北方溶洞之乡”之称的鲁山溶洞群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牛郎织女传说”为代表的文化景观和以70万亩林果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景观,是沂源的独特魅力和后发优势。他说,县委、县政府以挖掘和保护古文化为己任,下大力气对“沂源猿人”这一古老的生命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保护,制定了近远期保护规化,建立了保护标志、保护范围、保护组织和科学档案,对“沂源猿人”遗址进行了修正和维护,并广泛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翔实的资料。2006年5月,“沂源猿人”遗址被中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还考察了“沂源猿人”头盖骨等化石的发现地遗址和周围的溶洞群,参观了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发生地的“织女洞”,并与当地民众一起参加了中华大果园采摘苹果的活动。
据介绍,本次研讨会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大学和淄博市政府共同主办。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