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两年心血 一大学生科技成果卖了二十万元
2007-09-27 17:44
来源:金陵晚报
从小喜欢摆弄机械的江苏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周键炜发明了专利,转让给南京一家企业赚了20万元。9月25日,由他主持的技术项目“土木工程结构静力试验数据采集仪”成果以20万元转让给了南京荣辉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周键炜是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专业的学生,今年刚读研一,因为成绩优异,他是由学校直接保送读的研,他读研的专业是道路与铁道工程。这项研究是从大二上学期开始的,历时两年。性格有些腼腆的他慢慢讲述了这两年研究的点点滴滴。
根源:从小喜欢弄机械
周键炜是湖北宜昌土家族人,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像很多男孩子一样,他小时候就很喜欢摆弄电器、机械之类的。没事就会倒腾个机动小船,自己玩得不亦乐乎。他说,自己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摆弄各种机械,家里的被他摆弄遍了,他还会想方设法从别处弄些小机械过来。他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他的第一艘机动小船的那个小发动机还是从垃圾桶里翻出来的。
灵感:实验太麻烦了
他在大学里学的是道路与桥梁专业,因为专业需要,经常有实验课,采集各种数据进行实验。那时(大一,大二)学校实验室用的是以前的那种方法和仪器。
课堂上,经常是实验做一段,就得停下来,把仪器读出来的数据记到黑板上,然后再继续做,实验做完后,还得把这些数据拿回去慢慢算。这让他觉得实在太麻烦,计算起来很不方便,从那时起他就想把这个仪器给改良一下。
刚好那时,学校提倡科技创新,他报了选题之后,学院拨了两千块钱经费给他。于是,他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实验研究。
过程:到处翻查资料
周键炜进行这个研究原本是想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学点东西。没想到这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改进这个仪器,最主要的就是要编一套新的程序。这远远超出了他原来的专业学习要求,这个实验要求的机械电子和软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他都不大懂,一切得从头学习。
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看这些书上。遇到不懂的地方,上网查、上图书馆翻资料。为了弄清仪器的一些配件的原理,他还得打电话向这些仪器的生产商咨询。
“学习理论知识花了一年。”周键炜这样说道。花了一年的时间搞懂了原理之后,他开始动手进行研究,改进这个数据采集仪。这个实际动手过程又花了一年的时间。
结果:小发明解决大问题
花费两年的心血,周键炜的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民营科技企业南京荣辉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青睐。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周键炜设计的采集仪能够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系统给予用户简单的应用界面选择空间,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一定范围的选择,并能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步实时显示、贮存所有需要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曲线图形,自动生成实验报告,这项成果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该项目入围了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周键炜对于自己的成果能够被企业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十分高兴。他表示,将对成果做进一步的完善,争取在今年10月举行的全国“挑战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