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网络技术研讨会召开 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中国要有紧迫感
2007-08-26 23:36
来源:科学时报
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承办的2007年中美高级网络技术研讨会于8月25日开幕。作为中美两国一年一度的高层次网络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
与会专家介绍,目前全球IPv4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只剩下不足8亿个地址可以分配,根据目前的地址分配进度,这一资源将在3年内消耗殆尽。相关国际组织已经给出明确的时间表,预计这一时间点是在2010年,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并加快了IPv6的研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7月17日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分得IPv4地址1.18亿个,年增长率达到39.5%,拥有量比重为4.4%,排名世界第三。
但与此同时,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与中国IPv4地址申请形成强烈对比的是IPv6地址的申请相对滞后。权威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内地已经申请到的IPv6地址27块/32位 ,约占全球已分配地址的1.7%,约为日本的1/9、美国的1/8。
亚太地址申请组织(APNIC)董事、CERNET专家马严教授指出: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已到了大规模建设IPv6的前夜。随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的进一步部署,更多的骨干网将提供IPv6的业务,更多的宽带接入小区、院校、企事业单位将获得IPv6的接入,地址分配的落后意味着与IPv6相关的业务开展将受到限制。与会专家表示,中国需要紧紧抓住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机会,从战略层面重视并抓紧IPv6的地址申请、技术应用等工作。
据了解,一个/48位的IPv6地址块可以分成6万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可以容纳6万多台接入设备,而一个/32位的地址空间又是/48位地址空间的6万多倍。IPv6地址的申请从1998年CERNET建立IPv6试验网并接入6Bone起,到2003年国家发改委启动CNGI,我国众多科研院校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已获得了从/48位到/32位不等的多个IPv6地址块。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的IPv6网络部署首先要考虑明天无处不在的网络应用,面对全球对IPv6潜在的应用商机均缺乏技术储备的现实,重视IPv6将为国家的战略竞争赢得先机。
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的重视与支持下,2003年我国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随着工程项目的验收,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NGI-CERNET2为代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近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有关基于IPv6真实源地址认证、两代网过渡技术、建设纯IPv6网等都属于世界首创性成果。
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下一代互联网组织的专家,会前应邀参观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Donald表示,中国已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领导者。据了解,今年7月,国际互联网组织(IETF)宣布通过由CERNET提交的一项新的互联网国际标准,基于我国科学家原创性成果的一系列相关标准正在陆续提出及申请过程中。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