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兵:学术自由方能推动医学创新“三级跳”
2007-08-03 14:25
来源:健康报
学术自由的氛围可提高医生求知和创新的主动性。医学科研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医生用创新思维去开拓新的领域。自由的学术思考、活跃的学术交流能激发创新的冲动,使医生从异常的临床现象、偶然的临床失误,以及难得的成功救治中捕捉学术灵感,并将其凝练,作出前沿性的科研成绩。
成功科研敢于挑战“常规”
有一个猴子吃香蕉的故事:一群猴子被关在铁笼子里,顶上吊着一根香蕉,旁边有个机关,只要有猴子去拿那个香蕉,就会有高压水柱喷出来,所有的猴子都会被喷得湿漉不堪。猴子们逐渐形成共识:谁也不能碰那只香蕉。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猴子不断加入,笼子外面的水枪也没有了,但猴子们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相互告诫着:千万别动香蕉。结果是它们永远也吃不到香蕉。
联想到医学科研,当“千万别碰香蕉”的规则产生后,突破规则对于医生来讲,无疑是一种打破传统的创新性实践。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科研领域同样也悬吊着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香蕉”,而且其中有很多已经悬吊了很长时间。幸运的是,我们并没有被传统的“共识”所束缚,而是借助相关学科的成就,利用科学的工作方法,谨小慎微地摘吃着以前不能吃或不敢吃的“香蕉”。例如,70岁以上老年人的胆囊结石曾经是外科手术的禁忌症,但是现在,许多80岁以上患者也照做不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曾被需要急诊手术的胆囊炎患者“拒之门外”,但如今正逐渐成为急性胆囊炎急诊手术的标准术式。
重视方法学换角度切入医学科研管理要倡导学术自由,只有敢于打破传统,才能在新的领域取得学术成果。众所周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胰肠吻合口瘘或胆肠吻合口瘘,其严重性源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本身,即发生任何一个吻合口瘘均可引起胰液和胆汁的共瘘。当胰液和胆汁混合后,胰酶被胆汁激活形成活性胰酶,将腐蚀周围血管等重要组织,并易导致腹腔内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想尽办法来提高这一术式的安全性,但其思路全部局限在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遗憾的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远远不能降低为零,而且,随着手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吻合口瘘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永恒的难题。
十年前,我们考虑从另一角度切入重新开始研究,设计了胆胰分离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思路不再局限于只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而是通过改良手术方式,避免发生吻合口瘘时出现胰液和胆汁的共瘘,把吻合口瘘从可怕变得不可怕,从难治变得易治,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
医学创新犹如“三级跳”
每一项医学创新,就其过程而言,犹如一次完美的“三级跳”。第一级是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孕育出有潜在价值的研究方向,第二级是用规范缜密的研究方案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第三级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成果进行应用和考证。学术自由的思想是孵化医学创新的文化基础,是推动学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学术自由的思想可帮助我们摘掉有色眼镜看学术,避免学术迷信。我们应该认识到先辈们的思想成就、常识性的原则和共识性的指南只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绝非永恒的真理。诊疗思维与科研成果都需要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在更广阔的临床实践中验证、丰富和发展。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倡导学术自由的思想,引导医生用怀疑的目光看学术,避免学术狭隘,用开放的思维对待学术交流、讨论甚至批评,勇于向前辈讨教,乐于请同道指点,让知识在交流中得到丰富,让学术在争鸣中得到创新。只有放飞学术思想的翅膀,才能用批判的思维评价学术,用灵性的冲动激发学术,用僧般的执著追求学术,才会有勃勃的学术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出大学者,造就大学科,做出大学问。
(孙文兵: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肝胆外科主任兼科研办公室主任,曾获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2003年被全军总后勤部评为科技新星。)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