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中文版推出
2007-01-18 12:10
来源:科学时报
 
●继《怎样当一名科学家》后,美国科学界推出的又一本关于科研道德建设的书。
 
●汇集了美国科技界多年来在科研道德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并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及道德等方面去审视科研工作中的不端行为。
 
●是所有关注科技界道德诚信的人的必读之作,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此书赠送给每一位院士。

 
能赶在1月10日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推出《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一书,该书的责任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马经标也长嘘了一口气。因为就在前两天,中国科协前主席周光召院士还再一次修改了他为此书所做的序言。“中国科学院和我们北京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视这本书的翻译出版,无论是译者、审定者还是编辑们都精益求精。”马经标说。
 
两国科学院共同奉献
 
对于科学技术,大多数人持肯定态度。消费品一旦声称是经过“科学检验”或“被科学证实”,公众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强。但是,公众的支持并不是无条件。当诸如“汉芯一号”等一些事件被暴露出来后,公众会惊讶、怀疑继而愤怒。怎样才能有效对反对欺诈和不端行为,怎样倡导高尚的道德行为,这些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的译者、美国堪萨斯大学苗德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理学硕士)说:“美国科技界经过20多年的摸索和努力,在科研道德建设方面已初步建成了一整套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和体制,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曾翻译过美国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这本号称“科研人员必读书”的小册子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次出版的《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是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研究院继《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之后,推出的第二本有关科研道德建设的书。中文版的《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算得上是美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的共同奉献。该书是2003年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代表团访美时,美方接待单位馈赠了该书的版权。此后,中国科学院联系了美国堪萨斯大学苗德岁对此书进行翻译,组织了张弥漫院士、张存浩院士等多位院士对此书进行审定工作,并决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
 
中国科学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存浩院士担任了本书部分章节的审定工作,他说:“相比于重在讲述科研人员自身科研道德建设、更适合刚入门的科研工作者阅读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更适用于机构和管理部门。该书着眼于介绍如何培育和弘扬负责的科研行为的环境,对于我国来说很有参考意义。”
 
聚焦于科研环境建设
 
《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聚焦于科研环境上,并试图界定及描述促成和鼓励特殊人才具有良好道德行为的一些因素。该书首先讨论对科研环境道德建设的评估以及对适用于个人及科研机构的科学诚信的定义,并强调科研机构在营造高尚道德环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该书特别提到了科研机构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科研道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政策和程序以及工具和支撑系统,使科研人员恪守科研道德。《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还评议了诸如同行评审和涉及到将人作为研究对象等方面所反映的科研道德诚信的做法,并说明了科研机构自我评估工作的长处和局限。
 
马经标说:“《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与《怎样当一名科学家》有一点相似之处,其提到的规范性条目表述得很细致。”譬如书中提到“科学家个人的诚信”,就列举了一系列与科学家个人的负责行为有关的关键做法,在讲到“为师和指导”一条时,细致地解析了“导师”的责任包括:致力于对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教育和指导、合理分配人物、经常给学生以建设性的评估、对成果和著作署名的归属要公平、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以及帮助学生获得就业和科研经费的机会。这就有点像“怎样做”之类的生活实用基础知识的书本,对于个体来说也有指导作用。
 
“不能坐等环境的彻底完善”
 
“《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对于我们有很多可取之处,但当然我们还要考虑自己的国情,书中的条目在我们国家、管理部门制订科学道德规范和体系时可以有选择地参考和借鉴。”张存浩院士说。谈到书中强调的科研环境以及营造科研环境的途径时,他认为科研环境很重要,是学术生态建设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并提到教育在科研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要营造倡导科研道德建设的学习环境。
 
“相较环境而言,自律显然是更重要的,内因占大部分。我国历史上早有学术道德上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严格、严肃、严密的好学风。国内有很多好的范例,譬如‘两弹一星’时期,那些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近年来,科技界确实滋长了一些不好的风气,在代际传承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科研人员的思想教育有不同程度的放松。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警惕,”张存浩院士说:“作为科技人员,凡事应该从我做起——首先应当自律。虽然现今由于评价体系引导不恰当等等多方面的原因,科研环境有一定的缺陷,但我们不能坐等环境的彻底完善!”
 
学术道德问题,自从有学术以来就存在了,古今中外皆然。赫胥黎早在100多年前就说过:“你对科学圣殿内发生的令人惊讶的事情一无所知。我担心科学并不比人类活动的其他任何领域更为纯洁。”而“科学家都是人,难免犯错误,对于名与利具有一般人的感情弱点”。这种说法在近段时间来似乎也得到一些人的认同。当记者问到张存浩院士对这种说法的看法时,他坚定地说:“科学要符合客观规律,尊重客观是科学家工作态度的精髓所在。正因为这样我们不能给自己留任何借口。”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