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R-申竑裴海平李宜雄阳惠湘等-恶性肿瘤研究
2007-07-09 14:13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7月9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到全球顶尖级医学刊物《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JPR)的通知,该院有关“揭开结肠和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之谜”的研究成果论文,电子版已于6月份发表,印刷版于7月号刊发。这表明,他们在世界恶性肿瘤研究领域取得的这一突破性进展,已经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权威性学术确认。
恶性肿瘤(癌症),是严重威胁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而结直肠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每年全球新发病例数为94万人,死亡近50万人。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目前居各类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医学研究发现,淋巴结转移是决定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破解淋巴结转移之谜,则是攻克这类癌症的瓶颈。为此,湘雅医院成立以归国学者申竑教授、裴海平博士领衔的课题组,在医院学术委员会和李宜雄教授、阳惠湘教授等医学专家指导下,展开攻关。
他们瞄准世界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最新发展动向,对其发病机理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继而,综合运用蛋白质组学、组织芯片等当代最新医学研究手段和技术,对收集的多种临床标本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发现热休克蛋白(HSP-27)、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膜联蛋白(Annexin II),以及肝脏脂肪结合蛋白(L-FABP)的异常变化,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直接原因。
上述4种蛋白在患者肿瘤组织内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评估其是否会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医学专家认为,淋巴结转移之谜的揭开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一方面,为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和跟踪治疗,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另一方面,为有效避免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有针对性地干预相关人群,防止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一成果,可以开发出调控上述4种蛋白异常变化的技术和药物,为广大民众造福。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