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内地优秀生源 香港高校校长遭“围攻”
2006-07-18 09:44
来源:科学时报(http://www.sciencenet.cn/)
香港高校来内地招生,若干高考状元纷纷“归附”其门下,惹得评论惊呼清华、北大在香港高校的竞争强势面前,将沦为二流高校。对此,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认为,竞争是种正常的现象。他认为,竞争与交流是创新的一个元素,通过竞争,香港中文大学希望能成为中国优秀大学之一。竞争也不会影响其与内地高校的关系。
论坛上,来自香港地区6所高校的校长交流的时候少,更多的是解释、再解释。因为他们面临的是如何协调或者说解决好到内地招生所引发的问题。
遭遇轮番“轰炸”
7月13日、14日,香港中文大学刘遵义与香港大学徐立之两位校长分别就研究生培养与高等教育的机遇发表演讲,但是对现场听众来说,对香港高校最大的好奇还是集中于其内地招生问题。
刘遵义演讲后与听众的互动环节中,6位提问的校长有2位问起招生问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问,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招生,给部分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另一部分则收取高额学费,这样做出于何种考虑,是示范效应,还是一种吸引生源的策略。上海大学校长周哲玮担心,香港高校参加内地高考招生会不会影响到与内地高校的关系。
在记者见面会上,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与刘遵义一起遭遇了记者的“轮番轰炸”。
有记者追问,“香港的大学以高额奖学金吸引考生”是否属实,香港的大学特色在什么地方,以至于众多内地考生甚至近年的高考状元,放弃北大、清华,前往香港的大学就读。还有记者关心,香港高校从被内地家长所了解甚少到众多考生争相报考,在内地招生中遭遇了什么困难,从10%的内地生源比例向25%扩展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关于两所大学是否意在超过北大、清华而打造中国第一大学的问题,两位校长表现谨慎,两次追问,核实了记者问题后才开始作答。
尽管两次互动交流超过两小时,休息的间隙,仍有与会者找到两位校长,探讨关于招生的话题,两位校长不得不尽可能详细地对此作出解说。不仅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参会的其他四所香港高校的校长也遭遇到类似的追问。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均向与会者介绍了相关情况并解答问题。
竞争是正常现象
刘遵义承认,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并参与全国统一高招这的确引发了一种与内地高校之间的竞争。“但是,竞争是正常的现象”,刘遵义认为,竞争与交流,是创新的一个元素,通过竞争,香港中文大学希望能成为中国优秀大学之一。并且他认为,竞争不会影响其与内地高校的关系。
在记者见面会上,刘遵义说,“请大家放心,也请北大、清华放心,我们没有抢学生的意思。北大、清华是第一流的中国大学,这毋庸置疑。”
徐立之与刘遵义均表示:到内地招生是生源多元化的一个考虑,大学的发展需要不同地方的生源来推动学校的风气。
内地部分考生之所以将橄榄枝投向香港,刘遵义认为,这是由于香港刚加入高考招生不久,还很“新鲜”。这对部分内地学生很有吸引力。过几年后,也会出现香港状元来北大、清华的情况。徐立之补充说,香港的特色与内地有所不同,就如同“自助餐与套餐”。香港大学的课程设置与内地不一样,弹性更大,课外的学习甚至比课堂更重要。他认为,优秀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现象,如果内地考生愿意前往香港就读,其个人意愿不应被怀疑。世界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所在地麻省的生源,也有选择其他高校就读的现象。
徐立之介绍,目前港大有3000多名外地学生,来自于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外地学生所占比例大约10%,其中6%是来自内地,3%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他认为,理想状态下,香港大学要想打造成优秀的高等学府,非香港本地学生应超过20%。多元的文化、思维方式的碰撞,才会形成百花齐放的氛围。因此,香港大学还会继续在内地招生,而且人数将来肯定会有所增加。
在每年招收200多人的基础上,两位校长希望教育部能继续增加其在内地招生的名额。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也表达了相似的愿望。
奖学金不该成为新闻
据了解,自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即开始在内地招生。2004年,参与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扩展到8所。2005年,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首次参与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两所大学不约而同地开出了最高达50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
今年,超过3万的内地考生报考8所香港高校,与其总招生指标1300人之比约为23∶1。其中,报考香港大学的考生人数超过1万,香港科技大学则有6300多人(其中存在同时报考几所大学的现象)。
吴清辉介绍,浸会大学今年招生130人左右,但报考人数超过4300,录取比例大约33∶1。香港理工大学的录取比例达到最高,约为48∶1。该校计划招生200人,报考人数超过9600人。不少省市的高考状元均参与港校招生面试。
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显然给内地高等教育界造成了不小的震动,“港校抢走中国最优秀的生源”、“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高额讲学金是港校吸引内地生源的一种手段”等议论层出不穷。在与会期间,这成为不少校长的话题。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表示,“这是种良性竞争机制,”他认为,高等教育本身应该是充满生机的,香港与内地学生互换,有利于促进高校新鲜血液的生成。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则表示,优秀的人才是属于世界的。任何一所高校,吸引优秀人才是其内在的需要。也有校长认为,“杀出个与北大清华竞争的没什么不好,这会促进国内一些高校加快反思和改革。”
刘遵义反复强调,北大清华有优良的传统与资源,港校没有期望过、也不认为有实力超过北大清华,成为中国第一大学。“说我们抢走了优秀考生,我们两所大学加起来不到500人的招生名额,而清华北大每年要招4000到5000人,我们‘抢’得完吗?”
关于奖学金,徐立之说:“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引进优秀的学生,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因此,港大每年提供100名的50万元港币的奖学金名额,以帮助那些没有足够经济能力的考生完成自己的梦想。50万港元包括每年8万元的学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尽管不算丰厚,但是足够他们完成4年的学业”。
刘遵义认为,学生的流动与交融是正常现象,香港每年也有优秀的学生前往内地大学就读。高校各有特色,选择学校是学生的自由意愿。不值得大惊小怪。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