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刃

高考作文评论:“0分”实话与重奖“诤言”
2007-07-05 10:49
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有媒体选载了部分今年高考“0分”作文片段,其中一篇以《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为题的“0分”作文,只有134个字,照录如下——
 
“谁出的题啊?现在的星空还灿烂吗?怎么不改成美丽的太湖水呢?这个比较有现实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而言,对于这些小孩子才会感兴趣的东西没有激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闲话少说,还是要写作文,现在来论证怎么能够看见头上灿烂的星空:拿一大棒子,狠狠的打在头上!”
 
这篇作文得了0分,恐怕是因为不符合考试要求。且不说字数不够,仅文字中流露的调侃、揶揄,甚至近乎阴损的情绪,就足够阅卷者“杀无赦”了。但是,撇开考试规则,平心静气地想想,你又不能不承认,这位考生说的是实话,是心里话,尽管不那么中听。扪心自问: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一年能够看到几次“灿烂的星空”?被蓝藻之类破坏的又何止“美丽的太湖”?如果我们承认环境严重污染的现实,我们就不能不认可这位考生说了实话,不管他的作文得了多少分。
 
求真务实,无论在学校、在单位、在社会生活中,都一再被强调和要求,为什么当学生在作文中写了几句实话,就判其为0分呢?难道它真的一分不值?尽管考试有规则,但这规则是否有些教条?至少它在某种意义上不鼓励学生说想说的话。尽管不能武断地说,阅卷者是在鼓励学生说假话、套话,但至少是不鼓励学生说真话。
 
说真话实话不为人喜,并不只表现在学生作文考试。现实生活中,凡口无遮拦说真话实话者,大多“没有好果子吃”。审视一下自己周围,有多少领导乐闻逆耳忠言(且不说批评)?又有几人肯道真情实话(且不说肺腑之言)?近日云南省政府在全国首设“诤言奖”的新闻,就可以证明说真话之难。不难,何以悬赏5万元求真话,讨实情?
 
把“0分”实话与重奖“诤言”联系起来,会产生一个奇怪的“逻辑”:上学时不准或不鼓励说真话实话,及至“养成”了只说好话、套话乃至假话的毛病,政府又苦于听不到真话、实情而出重金“求购”,真是何苦来?
 
或许这样的联系有些荒谬,但事情就是如此巧合般地印证着现实。其实,老百姓日常交往大多是说实话的,只是面对领导时往往语塞,无非是知道某些领导不爱听、不想听,或者听了也白听,所以不说也罢。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从小就说真话实话,即使是考试,即使不大合乎“规则”,也应该对真话实话“网开一面”。人人都保持一份率真,一份坦诚,社会风气就改变了,政府自然能够听到更多的真话、实情,也不必重奖诤言了。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