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鹤绂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会在津举行
2007-06-11 00:05
他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留学期间就开始在核科学领域进行创造性研究;1955年夏,中央点名把他从复旦大学调到北京大学新办的物理研究室工作;在这里,他为从全国各高校选来的特殊培训班的高才生讲课,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人才——在23位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他的学生,其中包括朱光亚、邓稼先等。他就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卢鹤绂。
6月7日,在卢鹤绂院士诞辰93周年纪念日,也是他逝世10周年之际,社会各界人士,他的家人、朋友和学生等聚集天津,举行了卢鹤绂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以弘扬他的爱国精神、学习和研究他的科学思想、回顾他的杰出成就。
卢鹤绂的学生、复旦大学核科学工作组召集人袁竹书在纪念会上回忆说:“我们到他家看望他时,他的案头总是堆满了最新的学术刊物、通讯、学生的论文,他总要和我们谈些学术进展等问题。他与我们谈学问、拉家常,时而也会唱上几句他喜爱的京剧。我们与他相处从不感到拘谨。”
卢鹤绂对理论物理作出了很大贡献并以此奠定了他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他曾说:“中华民族的希望在科学,科学的希望在基础理论,理论预言指导实践是当代重大技术发展的特征。”
对于高等学校体制、院系专业设置,卢鹤绂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始终认为大学本科的专业不能分得太细,物理就是物理,不必分原子能物理、普通物理、半导体物理等,细分专业则是读研究生时的事。根基不深广,难以成大木。对别人称呼他“核物理学家”,他并不太认同。他说:“我就是物理学家。我赞成大物理。”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