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垃圾DNA有调节基因活性作用
2007-04-26 16:03
来源:生物通
人类基因组有大量的DNA被视为基因组垃圾,最近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圣塔克鲁兹-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垃圾DNA也携带重要信息,控制基因的开/关时间。具体研究内容刊登于4月23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斯坦福大学发育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副教授Gill Bejerano发现人类染色体上点缀着1万多个近似的片段,这些片段大部分位于被称为“基因沙漠”的无基因染色体区。实际上,这些片段携带许多有用的DNA小块,其中就包括被Bejerano等命名为“regulatory jungles”的DNA块。
Bejerano等发现,大多数邻近基因的DNA片段在胚胎发育头几周发挥调节作用,调节基因作用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在细胞粘附相关基因的周围含量丰富,帮助细胞迁移到正确位点,正确排列为组织和器官。
Bejerano等研究的10402个片段是转座子的残体。如果一个转座子插入到一个不必要的地方,会慢慢地累积突变直到与原始序列无相似之处,基因组充满了这些“衰败”的转位子。如果一个转座子插入一个需要它的地方,会保持原始序列,为其筛选提供了可能。Bejerano等曾经鉴别出许多似乎对邻近基因有调节作用的转座子,但不知道这种现象发生的频率。Bejerano说转座子也许是推动进化的主动力。
Bejerano的成功受益于两大成果:多个脊椎动物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公布和遗传分析软件的技术进步。实际上,Bejerano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转座子有调节邻近基因作用的人,诺贝尔奖获得者Barbara McClintock博士(转位子的发现者)早在1956年便提出转座子能够帮助邻近基因确定开关时间。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