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云团“朦胧带”影响气候变化预测
2007-04-25 14:51
来源:科学网
图片说明:天空中的云有人类的肉眼无法看到的“朦胧带”,能够延伸几十公里。
(图片来源:AddStyle)
据《自然》杂志在线报道,天空中的云实际上比肉眼看起来的更大。以色列和美国的大气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云团周围一般都环绕着一个漫射液滴颗粒形成的“微亮区域”,人们的肉眼并不能直接看到这一延伸几十公里的“朦胧带”(twilight zone)。
研究人员认为,在之前的大气研究中,科学家一直忽视了这一广阔稀疏的区域,并可能因此导致气候变化模型失准。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中,云的影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之一。它们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通过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热量而使全球变暖加剧,同时,它们又通过将太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全球变暖效应。
科学家已经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云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效应。许多大气学家现在已经认为,云的综合效应是使全球变冷。不过,他们建立模型的依据往往就是区分并考虑天空中有云和无云的区域。
论文主要作者、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Ilan Koren表示,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空中有云和无云的界限并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鲜明。研究人员估计,在全球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二人们认为无云的天空是被“朦胧带”所覆盖。因此,科学家很可能低估了云团使全球变冷的综合效应。
云中的较大液滴能够反射大部分的可见光,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很白而且不透明。Koren和同事首次证实,从数码相片中更容易看到云团周围的朦胧薄雾。
大西洋上空的卫星云图表明,云团边缘以外的天空对阳光的反射率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至少能够持续20至30公里。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云都有很大的微亮区域。比如,由潮湿的热空气上升冷却形成的白色积云就会将“朦胧带”仅仅束缚在它的周围。(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更多阅读(英文)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