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研究获新进展
2007-04-25 04:25
来源:科学时报
[科学时报 王进东 报道]4月21日~22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青藏高原研究所在兰州联合举办了中日合作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10周年回顾研讨会。中日专家回顾和交流了过去10年来有关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研究方面的进展,讨论了双方未来可能的合作计划等。
据长期进行中日合作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胡泽勇介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乃至全球大气环流的形成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是长期以来现代气象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中日合作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试验是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研究之亚洲季风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地面观测与卫星遥感相结合的青藏高原陆面物理特征与能量平衡分析研究;青藏高原陆面过程研究;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过程及其在亚洲季风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青藏高原区域气候研究等几个方面。
胡泽勇说,全球能量水分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已开展了10年,并获得了大量珍贵资料和一系列研究成果。通过长期研究,系统并定量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交换特征和微气象特征、大气边界层结构、高原冻土区活动层内的冻融过程和土壤水热传输过程。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域地表特征参数和能量通量以及卫星遥感参数化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卫星遥感方面,结合地面观测发展了一套估算区域陆面过程参数的方法。计算得到了区域上的地表温度、反照率、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和能量平衡各分量在高原季风建立前后的分布和变化图像,并得到了区域上的土壤湿度和地表温度的区域分布;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不同下垫面上的陆面过程。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和区域大气模式系统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非均匀下垫面上的区域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描述了区域陆面过程与高原季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和基本概念。
通过此次研讨,将进一步促进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研究的发展,不仅对加强中日双方的合作,而且对青藏高原研究、促进青年人才的培养、拓宽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