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玲 余平凡

中国植物标本馆实现数字化
2007-04-20 08:47
来源:科学时报
 
目前,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已经建成。只要输入想要查询的植物名称关键字(该馆已录入的),该植物的图像、植物分类、采集地名称等相关信息便可在网上一目了然,不必再去植物标本馆看标本了。这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马克平在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介绍的信息。
 
马克平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是2003年立项的科技部自然科技平台项目“标本数字化”的重要内容。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华南植物所、武汉植物所、武汉大学等22个单位、6个植物园参加了这个项目。在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已于2004年建成。
 
目前已有400万号植物标本实现数字化,其中230万号已上网,2.7万张彩色照片已上传。为保证上传照片的质量,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使用了一种高技术的专业扫描仪,可使上传图片达到6000万像素。国内的8.4万种子标本也已经扫描了2000多种;还有7万多号植物化石标本,也正在做信息化工作。
 
除此之外,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还包括模式标本文献查询、中国种子植物名称及其分布数据库、采集地新旧地名对照、植物分类学文献要览、中国植物标本馆的链接等相关数据库,中国植物标本馆的链接包括《中国植物志》这一目前中国最完整的植物工具书的信息链接。目前,中国植物标本馆已经升级到第二个版本。该版本功能强大,只要输入查询物种的名称,就可以把该植物的相关信息全部显示出来。目前,每天的点击率已经达到2000多次。
 
“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1600万号植物全部数字化。”马克平介绍,目前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第二版也已经建成并投入运用。今年,计划再实现100万号植物标本数字化,并逐步让每个参加单位都建立一个结构相同的数字植物标本馆。
 
“今年还将完成8000号模式标本的数字化(已有3000号模式标本数字化)。”马克平介绍,这个工作必须依赖于国际合作来实现,因为中国有3万多种植物,但模式标本数量不到一半,有16000~17000号模式标本保存在其他国家的标本馆。要实现模式标本的数字化,必须与这些标本馆开展合作。
 
马克平介绍,他们已经在开展一些国际合作,例如与国外一些标本馆开展合作,近日还将与密苏里植物园、爱丁堡植物园商讨合作事宜。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全部建成估计至少需要10年时间。”马克平介绍,中国目前只有3万种植物,但是却有10万多种植物名称,主要就是因为有的植物被命名了好几个名字,要做数字化工作,首先必须弄清楚哪些名字属于哪种植物,而这个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近年,他们还参加了由英国Reading大学发起的一个国际项目“物种2000”,就是为了把已经发表的物种列出一个清单,让人们知道到底已知多少物种。“目前,地球上很多物种还不被人所知,就连我们已经命名的有多少种也不是很清楚。”
 
马克平还介绍,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还具有科普功能,除采用专业的扫描仪使上传图片达到6000万像素供科研人员使用外,还将图片压缩到200兆,方便普通公众浏览。此外,他们正在启动《中国植物野外鉴定手册》套书的编写工作,一共20本。该套书以图片为主,让不懂植物的人也能靠图片鉴定这是什么植物。该套书第一批初步选择了20个地区的植物作为编写对象。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