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霄鹏

《科学》:猕猴基因组成功破译
2007-04-13 13:58
来源:科学网
 
 
 
图片说明:恒河猴93%的基因与人类相同。
(图片来源:《科学》)
 
基因组测序工作又有令人兴奋的消息:恒河猴基因测序工作已经完成。4月13日《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上这项最新成果。领导测序工作的美国Baylor医学院的George Weinstock称,他们成功破译出了猕猴的基因组,这是继人类和黑猩猩之后,科学家破译出的第三种灵长类动物基因组。他同时表示,灵长动物基因组的确定打开了一扇门,人类将能够认识自己的近亲,这确实让人很兴奋
 
恒河猴主要生活在亚洲,是一种猕猴。它在许多方面与人类十分相似,比如可以在城市生存,能够以花生、冰激凌等多种食物为食,而且喜欢群居生活。但是,与人类相比,恒河猴体形较小,体表多毛,并且容易感染疾病。此次恒河猴的DNA序列的测定,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这些相似性背后的遗传因素,以及造成了人类与灵长动物显著不同的根源。
 
一般认为,远古的猕猴等灵长动物在2500万年前与后来进化成为人类的灵长类“分道扬镳”,但此次基因测序研究表明,人类和恒河猴仍然有93%的遗传基因是相同的。
 
猕猴基因组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工捕获并饲养的猕猴常常被用于药物和医学实验。弄清楚它们和人类的区别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预测药物在人类临床测试和动物测试中的差异。另外,科学家感到兴奋的是它有望使科学家深入理解是什么造就了人类的独特性。
 
猕猴的基因组已经促使科学家更深入地认识人类进化。比如,恒河猴有一组基因与人类相比扩展了很多,这对它们的糖类消化很重要。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一种遗传适应性,使得它们能够大量以水果为食。此外,分析表明,人类免疫系统的许多基因类型与恒河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肌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有关。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科学家将能够更好地调整猕猴在医学实验中的作用。
 
2005年,科学家完成了对黑猩猩的基因测序,它在时间上介于猕猴和人类之间,有98%的遗传基因和人类相同。而此次对恒河猴的研究为前两者的对比研究提供了第三方参考,因此更具有研究价值。比如,如果发现人类和黑猩猩的某个DNA不同,那么就可以通过核查猕猴基因序列,从而确定到底是人类还是黑猩猩拥有更多的原古DNA副本。
 
通过进行这样的比较,科学家有望追踪研究影响人类进化的遗传因素。而在未来几年,科学家将完成更多灵长动物基因组测序,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绒猴等。到那时,这种通过比较研究人类进化的方法将会更加强大和有效。
 
 
更多阅读(英文)
 
《科学》报道摘要
 
Baylor医学院主页
 
George Weinstock个人主页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