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

“百万危险化学品气瓶电子标签标识”通过验收
2007-04-12 10:10
来源:科技部
 
4月10日,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百万危险化学品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及其安全监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通过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作为上海市2006年和2007年两项市府实事工程(危险化学品气瓶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上海市科委的组织领导下,由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该项目通过一年的努力,已按计划完成了项目开发的各项任务,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和实现产品的产业化,确保实事工程的全面完成。
 
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市109个危险化学品气瓶充装单位的115万气瓶实现电子标签标识,完成率达115%;一个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危化气瓶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时建成。研发人员还开发了一套针对气瓶运输的卫星定位系统,贴上电子标签的极度毒、高危害性气瓶将被不间断地“盯梢”。通过科技创新,上海对瓶装危险化学品生产冲装、物流配送、使用与回收的安全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加强,有效遏制了伪劣气瓶流入市场。
 
该项目在自主创新和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市府实事工程所采用的电子标签芯片、天线、标签的后封装、读写设备、应用系统软件等均系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芯片由上海贝岭和上海华虹设计生产;标签后封装制造、防爆读写器以及应用软件研发,均由项目集成单位上海华申公司自主完成。该项目已取得5项技术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和200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等奖项。
 
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大大提高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与处置能力的同时,也为RFID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强大推动。以全国有1.3亿个危化品气瓶来计,如80%的气瓶采用电子标签标识,就有可能为RFID产业带来10亿多元的市场,应用与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另外,该系统的相应技术,可在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公共安全设施等领域的安全监管中推广应用,为RFID产业带来巨大市场。系统所涉及的RFID的芯片、天线、标签、读写设备、应用系统与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均已在上海形成产业链,形成规模生产能力。随着国家RFID射频识别产业化基地落户上海,上海RFID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全面带动我国电子标签的应用与产业的发展。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