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

民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科学
2007-04-10 14:48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广播公司最近发表的一篇报道说,日前在北京大学举办的“2006影响世界华人”颁奖现场,六七十名记者簇拥着获奖的影星章子怡,“闪光灯不停作响,规定五分钟的采访时间还不够”;而当几位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出现时,“仅七八个记者在场,一两个问题一问,不到三分钟记者圈就冷场了,场面相当尴尬”。(见4月8日本报)
 
这篇报道的标题略带讽刺意味——“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我想,这自然不是这家外国媒体有意刻薄,或许我们的一些媒体记者除了章子怡,真的不识这些科学家真面目,也没有兴趣识其真面目。
 
影视明星比一些科学家有名气,这不难理解,其职业特点决定了要常常在荧屏上露脸,即使不用新闻媒体推波助澜,也无碍“粉丝”们的千万里追捧。相形之下,科学家大多是内敛的一群人,忙于创造发明,自然少在电视上露脸,也就难以被人们所熟知。正如这次获奖的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女科学家陶一之所言,科学家在乎的是自己的研究和发明如何,并不在乎个人是否有光彩。
 
然而,媒体需要有理性的价值判断,更有责任把科学家的这种精神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带给民众,并以此引导民众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
 
对章子怡的追捧,表面上看这是媒体的浮躁,本质上却反映了时下社会的价值观念正在被庸俗化、娱乐化的文化心态所侵蚀。社会需要花边新闻,媒体就生产花边新闻,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满是花边新闻的世界。
 
当然从另外一个侧面看,社会在进步,人们对文化的向往越来越多元化,花边新闻可以给繁忙的生活增加一剂调味。但是在一些媒体疯狂的“造星”运动中,一些人的精神世界里只剩下“超级××”、“××明星”,而淡忘了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家等知识分子,价值坐标也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偏移。
 
最近兰州女歌迷杨丽娟疯狂追星导致老父跳海的悲剧是一例;颁奖晚会上,没有入场券的北大学生守候在百年讲堂门外大声呼喊“章子怡,章子怡”,也是一例。
 
别忘记,决定历史进程的永远是科学技术。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站在世界前沿,不是因为好莱坞而是尖端科技。留些篇幅,留些镜头给那些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明星吧,不要让我们以及后代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