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霄鹏

《科学》:肝脏自我修复的“基因开关”确定
2007-03-30 16:43
来源:科学网
 
 
 
图片说明:肝星状细胞受控于一种与神经细胞死亡相关的基因。
(图片来源:《科学》)
 
在一项发表于3月30日《科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中,科学家确定出了激发肝脏自我修复能力的基因控制“开关”,这一成果有望在未来开辟更佳的途径来治疗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
 
通常当肝脏受到损伤时,一种特定的治疗细胞——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简称HSC)会被激活,这些细胞将大量生产胶原质纤维,从而促进新的肝细胞生长。但是,如果HSC保持在激活状态时间过久,胶原质纤维就会开始取代健康的肝组织,导致人们患上慢性肝炎等疾病。
 
长期以来,科学家并不知道是什么基因在控制着上述过程。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神经生物学家Katerina Akassoglou和同事对一种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人员认为此基因的“嫌疑”很大,因为负责调控细胞死亡的p75NTR在肝脏受损后会很快“打开”。
 
在利用小鼠进行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缺乏p75NTR基因的小鼠肝脏明显衰退,生存的时间也没有正常的小鼠长。研究人员将有肝炎迹象小鼠的p75NTR基因去除,结果发现,这些小鼠中只有一半能够活过10周,而且肝部病变明显,正常的小鼠一般能够活到6个月。
 
研究人员表示,位于肝星状细胞表面的p75NTR蛋白会在肝部受损后被一种不明物质激活,从而激发肝星状细胞细胞内的级联反应信号,肝脏开始自我修复过程。
 
下一步的研究将检测p75NTR蛋白在肝病更迟阶段的作用,从而确定是否将该“开关”关闭就能停止有害的过量胶原质产生。Akassoglou说,“如果知道了开关是什么,同时弄清楚如何让它们停下来,那就可以开始阻止有害的过程发生了。”
 
 
更多阅读(英文)
 
《科学》报道摘要
 
Katerina Akassoglou个人主页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