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与香港理工共建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2007-03-10 1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月十日上午,北京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携手建立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的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佐洱、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曹万泰、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副校长高赞明、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副校长张国有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许智宏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国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处理积累起来的和新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已变得十分重要。他说,北京大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内地高校,两校相关院系也一直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他相信研究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
潘宗光校长表示,香港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在社会工作领域一直有很好的交流。双方合作举办的社会工作硕士生班已经为内地二十多个省区培养了一百四十多位专门人才。未来香港理工大学将尽最大努力支持研究中心的发展,希望借研究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展开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和培训,促进内地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陈佐洱副主任高度评价了北大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合作,他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十年来内地和香港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他相信研究中心的建立不仅使两校在学术交流上搭起新平台,也为香港和内地社会专业师生交流提供新的契机。希望两校加强合作,培养更多适应内地发展和在香港贯彻基本法及“一国两制”的社会工作人才,为内地和香港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随后,许智宏校长和潘宗光校长分别代表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书。
相关阅读:京港校长畅言和谐不避竞争
三月十日的北京春光明媚,借着两会今日休息的间隙,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忙里偷闲”,在北京大学签署了双方共同建立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的协议。
在北京大学高雅古朴、颇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办公楼中,两位著名科学家“高峰论剑”的话题,却首先围绕着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展开。
对佛学研究颇有心得的潘宗光感叹说,当前香港社会中,年轻人精神少有寄托,需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佛教、道家哲学思想都是很应该珍惜的文化养分。
许校长则高兴地介绍说,北大很注重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整理研究,复办了国学研究院,“目前第一批博士生已经毕业”。而潘校长也说,老子、儒家的思想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思想,现在很多香港年轻知识分子对它们越来越有兴趣了,他亦很高兴看到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愈加重视。
虽然是两会休息日,两位校长谈“文”之余也不忘议政。谈起两校合作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两位校长都认为,社会工作研究离不开传统文化支持。
许智宏认为,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传统的优秀文化,要把它们穿插进社会工作之中,让老百姓更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
潘宗光很赞同地对记者表示,“国家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有很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西方的方法对中国内地并不合适。只有按照国情,提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方案,才能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片“和谐”声中,当记者向两位校长问起两地名校竞争内地优秀生源这个颇“尖锐”的话题时,两位校长的对答也是“颇为和谐”。潘宗光校长说,香港是中西融合的城市,内地优秀人才到香港接受教育能有更丰富的体验,也是为中国建设培养人才。许智宏校长则爽朗地笑言,“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啊,无论在北京还是在香港,都是在中国学习啊”,当然,他不忘自信地表示,“北大还是集中了主要的优秀生源!”。
一周排行